摘要:大家好,我是流岩,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巴纳德学院具体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什么样水平的学校?
大家好,我是流岩,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巴纳德学院具体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什么样水平的学校?
纽约曼哈顿的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最近因一位校友的争议成为舆论焦点。
有些人说它是一个三本的镀金院校,也有人说这所学校相当于国内水平还不错的学校了。
那么今天我就来抛开标签,来说道说道这所百年女校的真实水平。
巴纳德学院创立于1889年,是美国“七姐妹学院”之一,与哥伦比亚大学(哥大)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和师资,但保持独立招生与课程体系 。
像它这种既独立又共生的模式,让它具有文理学院的小班教学,又能选修哥大2000多门课程。
如果对标国内的话,它就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科优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础学科资源的结合体。
在QS学科排名中,巴纳德学院的人类学、社会学全球前15的表现 ,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
巴纳德学院的学生不仅仅能够在纯女性的环境中培养领导力,还能够直达华尔街投行、联合国总部的实习岗位。
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有一大部分会进入金融或者咨询行业,平均起薪那都是几十万起步的。
可以说,巴纳德学院的这些高薪人才跟清北复交的顶尖学子是持平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诺贝尔奖得主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这也印证了这所学校的能力。
讲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所学校的录取门槛。
本土的学生我就不说了,我就说国际生。
其实国际上的录取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中国学生每年能进这所学校的也就20来个。
至于我们在争议中,有人说这是一所社区大学转学路径。我想说的是,哪怕是在我们国内,专升本也是有机会进入名校的呀!
比如考研英语名师刘晓艳,她的本科很一般,但是她通过考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呀!
巴纳德学院的录取是很严格的,绝对不是大家说的花钱保录取的那种。
近期的这一场舆论风波,其实暴露出的是公众对校外高校的认知偏差。
巴纳德的学位受教育部认证,其经济学研究虽规模小,但ABS顶级期刊发文量堪比国内211院校 。
协和“4+4”项目的争议,更多的指向应该是选拔机制,而非学校本身 。
巴纳德百年间培养出的社会活动家康同璧、BLM运动领袖艾丽西亚·加尔萨等女性先锋 ,其价值早就已经超越了排名之争。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去怀疑一个学校。因为一个人代表不了学校。
我觉得巴纳德学院给我们真正的启示应该是,我们要打破唯排名论的思维定势。
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不仅是学术排名,更是能否激发个体的潜能。
无论是藤校光环还是“女性领导力”的初心,最终成就一个人的,始终是持续的努力与对世界的热忱。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呀!
来源:流岩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