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教育的赛道上,家长们总是倾尽全力,只为给孩子铺就更好的成长之路。然而,这份深切的关爱与急切的期盼,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机”。
在孩子教育的赛道上,家长们总是倾尽全力,只为给孩子铺就更好的成长之路。然而,这份深切的关爱与急切的期盼,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机”。
近日,万柏林公安成功破获一起令人唏嘘的“请托转学”诈骗案——女子李某仅凭巧舌如簧,便骗走王先生 12 万元血汗钱。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究竟暗藏哪些套路?又给广大家长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市民王先生一心想为孩子转学到理想学校,四处托人帮忙。经邻居介绍,他结识了自称“人脉通天” 的李某,李某信誓旦旦承诺能办理高中学生转学籍。
王先生仿佛抓住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向其转账12 万元 “好处费”。可钱转出去后,转学事宜却没了下文。
面对王先生多次催促,李某总以“流程繁琐”“领导还未批复” 等理由敷衍。直到一年半过去,事情仍毫无进展,王先生才惊觉被骗,匆忙报警求助。
接到报案,小井峪责任区刑警队迅速行动。警方通过追踪资金流向、摸排李某社会关系,很快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原来,李某身为教育工作者,熟知转学籍流程,因急需用钱,便虚构自己能打通学校“关键领导” 关系,精心编织谎言,让王先生深信不疑。
李某正是利用家长对转学流程的陌生,以及望子成龙的焦虑心理,将自己包装成“教育界能人”。
她用专业话术和“内部关系” 做诱饵,一步步诱使王先生落入陷阱。李某骗得的 12 万元赃款,全部用于个人挥霍。
李某落网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退还全部赃款,最终因涉嫌诈骗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12 万元血汗钱的损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折射出教育焦虑背后的社会隐忧。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的集体心理驱动下,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被不法分子精准捕捉,成为诈骗链条上的 “突破口”。
李某的骗局之所以得逞,正是利用了家长对规则的漠视与侥幸心理—— 当有人承诺 “不走寻常路” 就能获取稀缺资源时,理性往往让位于急切。
教育公平的实现,依赖于制度的刚性执行与程序的透明公正。
任何企图绕过正规渠道的“捷径”,本质上都是对规则的破坏,不仅可能遭遇诈骗风险,更损害了教育生态的公平性。
此次案件中,李某虽已伏法,但类似骗局仍在暗处滋生。
唯有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特殊渠道” 的幻想,同时推动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的不断完善,才能从根源上斩断伸向家长钱包的黑手,让教育回归踏实耕耘、静待花开的本质。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