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7年前的贺兰山深处,在41号地区,宁夏军区某部因哨兵,在站岗时写的一首诗被团长发现,此事在全团干部战士中引起轰动,并传得沸沸扬扬。
文/梅文军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抄袭,都将被追责!
37年前的贺兰山深处,在41号地区,宁夏军区某部因哨兵,在站岗时写的一首诗被团长发现,此事在全团干部战士中引起轰动,并传得沸沸扬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西北宁夏贺兰山早晚微风吹拂气温凉快,中午太阳升高而炎热。
1987年夏季某天上午,趁着气温不高,团长李强路过通信连站岗执勤的哨楼,发现雪白的墙上留下几句诗。“凝晴月光下,洒泪哨所前,满腔热血来报国,奈何换得责和难。昔日情,今朝恨,心中苦衷有谁知?”
李团长掏出笔记本将诗词抄了下来,经过了解,这首诗出自通信连战士薛某(为避免薛战友几十年之后再提此事难看,笔者觉得隐去名字较好)。
薛战友为何要把这样的诗,写在岗哨雪白的墙上,有何隐情吗?
薛战友来自山西,文化程度较高,思想也比较活跃,对连队爱提一些批评建议。但换来的却是干部的冷嘲热讽,在干部及班长心目中,薛战友就成了不服管理的“刺头兵”,横挑鼻子竖挑眼。
当晚轮到薛战友站岗,因为带班员粗心大意,没有把第二个接班的哨兵带到岗哨并交接班,使薛战友从当晚十点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起床,这一晚也不见干部来查哨。薛战友很生气而无处叙说,便借着月光,在哨楼的墙上写下了那首诗。
话说哨楼发现薛战友写诗的消息,很快在全团干部战士中悄悄流传开了。有的干部说这样不服从管理的“刺头兵”应该好好批评教育,给他一点“颜色”,把他整的服服贴贴,要不然这兵没法带。
当时,也有战士尤其是薛战友的老乡非常担心,怕薛战友轻则被批评教育,重则受一个处分。
团政委董文源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没有轻易要求处理薛战友。
经与团党委商讨后找来通信连干部谈话,要求他们对这件事好好反思一下,从根本上端正对战士的态度,正确对待战士的批评意见,调动战士参与连队管理的积极性,把连队的民主空气搞浓。并要求全团所有连队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举一反三,不得打击报复爱提意见的战士。
此事回头来说,通信连干部在团政委的谈话后,联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当着薛战友道了歉。
之后,连里还挂出了意见箱,广泛征求战士们的意见,并开展“我为连队献计策”活动,鼓励和支持战士们参与连队管理。为了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连队还成立了“战士评议小组”,每个月对全连干部进行评议。
话说薛战友看到这些变化,又写了一首诗,不过这首诗不是写在哨楼的墙上,而是送到了团里的广播室,“昔日有言难诉,今朝发扬民主,人人都是主人,个个争献良计”。
一场闹的沸扬扬的哨楼写诗风波由此化解,结局令干部战士都满意。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那件事在我的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