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解码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的转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08:36 1

摘要:大家上午好!站在讲台上,看着窗外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草木,我总会想起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箴言。教育的本质,恰似春耕秋收,需要顺应规律、因势利导。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探讨课堂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型,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更是关乎每个孩子

《解码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的转变》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站在讲台上,看着窗外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草木,我总会想起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箴言。教育的本质,恰似春耕秋收,需要顺应规律、因势利导。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探讨课堂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型,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更是关乎每个孩子成长质量的关键抉择。

一、范式之辨:两种教学模式的多维透视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不妨从六个维度,拆解两种教学范式的本质差异。

1. 理念根基:信任与控制的分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教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绝对权威,秉持着"不教不会"的预设,将课堂异化为个人的知识展演。这种模式下,学生如同等待填充的容器,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反观"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更像是学习的协作者,坚信每个学生都具备自主探索的潜能。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生态场域。就像园丁培育幼苗,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养分,让知识在学生的思维土壤中自然生长。

2. 时空重构: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单纯听觉信息的留存率仅有5%。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占据70%以上的发言时间,学生沦为沉默的听众。这样的课堂结构,如同"满堂灌"的知识洪流,看似汹涌澎湃,实则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学为中心"的课堂则遵循"321"黄金法则:30%时间用于教师引导,20%用于协作探究,10%用于总结升华。这种时间配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正如杜威所言:"做中学才是真学习",当学生拥有足够的表达和实践机会,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

3. 空间形态:物理布局的教育隐喻

传统课堂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本质上是工业时代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这种布局强调秩序与控制,却人为制造了师生间的距离感。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如同知识的"布道者",而学生只能仰望。

"学为中心"的课堂则打破这种桎梏,通过U型、小组围坐等多样化布局,构建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这种空间形态的改变,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更重要的是消解了心理隔阂,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流畅。

4. 资源整合:从封闭到开放的突破

"教为中心"的课堂资源往往局限于教材、教辅和课件,形成封闭的知识体系。这种单一的资源供给,如同用固定模具塑造学生,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变身资源整合者: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利用数字化工具拓展学习边界,组织实地考察丰富学习体验。这种开放式资源供给,就像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5. 任务设计:浅层次与深度学习的差异

传统课堂常见的"填空式提问""选择题训练",本质上是碎片化的知识堆砌,只能培养机械记忆能力。这样的学习任务,如同在沙滩上堆砌沙堡,看似完成作业,实则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学为中心"的课堂则强调结构化任务设计。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能会设计"校园文化讲解员"项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师生、撰写讲稿,最终完成一场主题讲解。这种任务既包含知识学习,又融入实践能力培养,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6. 参与维度:形式参与与实质参与的区别

在传统课堂的"举手发言"环节,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成为"表演嘉宾",多数学生处于"旁观者"状态。这种参与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看似热闹,实则掩盖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

"学为中心"的课堂追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成果展示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角色。就像交响乐团中的每个乐手,虽各司其职,却共同奏响学习的乐章。

二、范式之优:学为中心的教育价值

推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绝非简单的教学形式改变,而是基于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这种教学范式具有三重核心价值:

1. 唤醒学习内驱力

当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学习就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生物课的"校园植物观察"项目中,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绘制标本,这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正是教育最宝贵的成果。

2. 培育核心素养

"学为中心"的课堂注重能力培养而非知识灌输。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这些素养的培育,如同在学生心中播下未来发展的种子。

3. 衔接真实世界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在英语课堂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既提升了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汇编(2025版),需要的朋友私信或是评论区留言!

01.《以奋进之姿,书教育新章》

02.《停止无效教研,推动教学质量》

03.《凝智聚力,共启新程》

04.《心有质量,行有方向》

05.《研教结合,智慧同行》

06.《学规划,精准发力,助力学生成长》

07.《以树为例,谈提升教育质量》

08.《“五轮驱动”战略全解析》

09.《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粗浅认识》

10.《让作业高质量的“三步走”》

11.《校长在教学管理会议上的发言》

12.《掌握课堂管理的 7 大法宝》

13.《怎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14.《好课要学会 4 个方面的 “取舍”》

15.《锚定教学航向,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16.《七条管理课堂教学秩序的黄金策略》

17.《如何进行公开课点评》

18.《解码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的转变》

19.《提高教学成绩从抓学生作业开始》

20.《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途径》

21.《上好公开课,要打好“四张牌”》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