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十米台的比赛结束啦!陈芋汐那是再次大显身手,击败队友全红婵,稳稳拿下冠军。今年的三场世界杯比赛,陈芋汐场场夺冠,这表现简直无敌。
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十米台的比赛结束啦!陈芋汐那是再次大显身手,击败队友全红婵,稳稳拿下冠军。今年的三场世界杯比赛,陈芋汐场场夺冠,这表现简直无敌。
这次总决赛赛制有变化,预赛12人两两对决跳三轮,胜者进半决赛;半决赛三人一组跳两轮,积分高的前两名进决赛。最后陈芋汐以432.15分,全红婵以399.25分晋级决赛。
决赛里,4名选手跳5轮,每一跳都特别精彩。第一跳全红婵81分,陈芋汐87分;第二跳全红婵88分,陈芋汐91.20分……最终陈芋汐以431.25分夺冠,全红婵409.80分获得第二。
我们都知道,全红婵现在处于发育关,身材和体重都有变化,很多技术都得重新调整,比赛中出现失误也正常。陈芋汐实力本来就和全红婵差不多,全红婵遇到发育难题,比不过师姐很合理。所以今年这三场世界大赛,陈芋汐都赢了。
可有些饭圈的人,完全不讲道理,在评论区疯狂带节奏。有人说“三次预赛都比陈芋汐高分,决赛就出问题,谁叫她是农民的孩子,有苦说不出”;还有人说“明显是裁判压分,蝉宝是最棒的跳水天才”;甚至有人说“领导故意安排全红婵跑商务,不让她训练”。这些话真是让人无语。
实际上,这是国际比赛,之前在国外的两站比赛,也是陈芋汐夺冠。从数据上看,不管国内还是国际比赛,陈芋汐的胜率都比全红婵高。而且这次预赛陈芋汐就是第一,那些说全红婵预赛一直第一决赛莫名输的人,根本就是乱说。
说裁判压分就更没逻辑了,陈芋汐家又不是首富,哪有那么多钱收买裁判?要是真有这财力,为啥不在奥运会上压分呢?还有人说资本帮陈芋汐,这就更搞笑了。大家都说全红婵商业价值大,资本又不傻,放着全红婵不捧,去捧陈芋汐干啥?
说领导故意让全红婵跑商务荒废本领,也不靠谱。陈芋汐的自律可是大家都知道的,全红婵管不住嘴也是有目共睹。2024年跳水队在直播间,面对一桌子零食,就全红婵一个人从头吃到尾,当时饭圈还夸她不拘小节呢。运动员饮食很重要,吃错一点都得加倍训练弥补。
这俩孩子可都是国宝级运动员,她们的竞争让跳水的竞技水平和关注度都提升了。咱应该感谢她们、欣赏她们,可别再搞什么拉一踩一了,不然真的会坑了跳水队,毁了全红婵!
其实全红婵目前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身高从东京奥运会时的1.43米增至1.6米,体重从35公斤增至48公斤,这对她的跳水技术、比赛成绩和职业发展产生了多维影响:
1. 动作协调性下降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导致空中翻腾动作的惯性增加,入水时的身体控制难度加大。例如在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动作中,全红婵的入水角度常因身体重心偏移而出现偏差。
2. 水花控制难度增加
原本的“水花消失术”依赖于纤细轻盈的体型,体重增长后,入水时的横截面积增大,水花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3. 起跳高度与动作节奏变化
身高增长导致起跳时离台距离缩短,空中翻腾动作需要更精准的节奏调整,否则容易出现动作未完成就入水的情况。
1. 连续三站世界杯摘银
2025年墨西哥站、加拿大站和总决赛中,全红婵均因关键动作失误(如207C仅获64.35分)以微弱分差不敌陈芋汐,反映出身体适应期的稳定性不足。
2. 技术得分差距拉大
发育关前,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得分差距通常在10分以内,而近期分差扩大至10-28分,说明裁判对动作完成度的扣分更严格。
3. 心理压力叠加
全红婵坦言“体重增加让动作变形,曾经的状态可能找不到了”],但她在公开采访中仍保持积极心态,强调“适应后会进入平稳期”]。
1. 发育关的普遍性
郭晶晶、陈若琳等名将均经历过类似阶段。教练陈若琳表示,全红婵需至少半年调整期,通过拆分动作细节和延长训练时间逐步适应]。
2. 外界争议与评分机制讨论
部分网友质疑跳水运动“偏爱未发育体型”,认为评分标准对成年运动员不公]。但业内人士指出,陈芋汐通过极度自律(如严格饮食控制)成功度过了发育关],为全红婵提供了参考。
3. 未来调整方向
● 技术层面:优化起跳高度和翻腾节奏,利用身高优势增强动作舒展性[
● 训练层面:增加体能训练比例,强化核心力量以平衡体重增长
● 心理层面:通过教练沟通和粉丝支持缓解压力,将发育期转化为技术升级的契机。
发育关是女子10米台运动员的“必经之痛”,但并非不可逾越。全红婵若能像陈芋汐一样保持自律,结合科学训练方法,有望在2026年亚运会前完成技术重构。目前她的成绩波动是成长阵痛的正常表现,长远来看,身体成熟反而可能增强动作的力度和观赏性,为职业生涯注入新活力。
来源:空穆郡下飞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