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和系统性免疫紊乱为特征的终身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根治。现代治疗手段(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JAK抑制剂)可显著缓解RA症状,但仍有30%~50%的RA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出现复发,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和系统性免疫紊乱为特征的终身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根治。现代治疗手段(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JAK抑制剂)可显著缓解RA症状,但仍有30%~50%的RA患者在疾病缓解后出现复发,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01 / 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
①T细胞——RA患者的CD4+T细胞(尤其是Th17细胞)会持续分泌促炎因子(如TNF-α、IL-6),而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受损,导致免疫耐受失衡。②B细胞——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引发周期性炎症。02 / 骨髓中的“致病记忆”
研究发现,RA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存在表观遗传学改变(如DNA甲基化一次),即使外周炎症控制,骨髓仍可能持续输出致病性免疫细胞,成为复发的“种子”。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是保护机体的,遭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时才会激活,清除这些“入侵者”。而RA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生了紊乱,把关节滑膜当成“入侵者”,展开错误的攻击。这种免疫紊乱机制复杂,到目前也难以纠正。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根治,只能将治疗目标降为: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
R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RA发病是内部遗传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发展,多种环境因素参与其中,如果一直受到这些因素的诱导,病情也容易反复。
01 / 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牙龈卟啉单胞菌、EB病毒)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激活交叉反应性T细胞,打破免疫耐受,诱发类风湿关节炎。一项纳入500例RA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后3个月内RA复发风险增加2.5倍。可能诱发RA的感染因素包括:
RA发病相关的感染
02 / 应激与情绪波动
心理压力大也可导致RA复发,这是因为心理压力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释放糖皮质激素,短期内抑制炎症,但长期应激会导致免疫失调(如NK细胞活性下降)。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的RA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高达43%,显著高于对照组。
03 / 环境暴露
①吸烟——吸烟不仅是RA发病危险因素,还是预后不良因素,可增加类风湿血管炎、间质性肺病等严重并发症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瓜氨酸化蛋白生成,加剧抗CCP抗体介导的炎症。吸烟者RA复发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8倍。②空气污染——如PM2.5颗粒可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IL-1β释放,加重滑膜炎。04 / 饮食与肠道菌群失调
如高糖饮食破坏肠道屏障完整性,高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饮食激活NLRP3炎症小体,高盐饮食促进Th17细胞分化,都会加重RA的炎症。
RA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用药不规范或不按时复诊都可导致病情反复。
01 / 自行减药或停药
越1/4的RA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如肝毒性、感染风险)会擅自减少DMARDs剂量,从而导致疾病活动度反弹。治疗RA的首选药是甲氨蝶呤,一项全球调查发现,甲氨蝶呤依从性低于80%的患者,一年内复发概率是规律用药者的3.2倍。
RA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强烈建议在起病1年内开启规范的抗风湿治疗,是能否避免关节残疾的关键。一定要规范DMARDs治疗,如果担心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规范用药方法和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而不是擅自减药或停药。
02 / 未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DMARDs是治疗RA的“主力”,可延缓RA进展。但有相当一部分RA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RA,虽能快速控制炎症,但无法抑制关节结构破坏和畸形,且停药后易反弹(复发率高到70%)。
03 / 药物的脱靶效应
如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长期使用可能诱导抗药抗体(ADA)产生,降低血液浓度,导致疗效衰减,病情出现反复。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治质控标准及用药规范
注意3个复发的预警信号:
①晨僵时间延长,可能代表滑膜炎加重。②新发关节肿痛,抗CCP抗体滴度上升。③全身疲劳感加重,血红蛋白下降(贫血)。预防RA复发的4个策略:
①规范用药和动态调整——一经确诊RA,就要立刻开展抗风湿治疗,一线药是传统合成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艾拉莫德、羟氯喹等),一线药不达标或预后不良,则需联合二线药治疗,二线药包括生物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等)和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需重视随访,定期复查评估疗效与药物安全,若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更换用药。②控制可逆性诱因——如戒烟、接种流感疫苗、定期牙周检查、采用抗炎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利于防复发。③心理和社会支持——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可加入RA患者互助群,分享治疗及生活经验。与医生充分沟通,提高质量依从性。④其他手段干预——如使用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基于基因检测(如HLA-DRB1亚型)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合理使用维生素D等补剂,可能帮助更好地管理RA。总结一下:RA反复发作并不罕见,哪怕是严防死守,谁也不能保证它完全不复发。但我们要尽量预防其复发,特别要做到不擅自减药、定期随访监测、避免危险诱因(如感染、吸烟)、优化生活方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减少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风湿免疫科赵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