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流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儿童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比例较高。为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并理解儿童流感防治的相关知识,加强家长对流感感染的认知,与医生联动共同提升我国儿童流感的防控水平,我国首部《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以下简称《患者与公众版指南》)于12月5日在权威医学期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重磅发布。《患者与公众版指南》与同期推出的《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相辅相成,针对患者和公众普遍关心的23个流感防治关键问题,提供了既专业又实用的建议与指导。摘要:流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儿童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比例较高。为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并理解儿童流感防治的相关知识,加强家长对流感感染的认知,与医生联动共同提升我国儿童流感的防控水平,我国首部《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患者与公众版)》(以下简称《患者
随着秋冬季的深入,气温逐渐走低,流感也悄然进入了其高发季节。在这个关键时刻,“医学界”特别邀请了深圳市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申昆玲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冯录召教授,两位专家将以“Q&A”的形式,深入剖析新发布的《患者与公众版指南》,旨在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并有效应用《患者与公众版指南》建议,为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做好充分的防治准备。
Q:请您谈谈此次发布《患者与公众版指南》的初衷是什么?有何意义?申昆玲教授:此次发布《患者与公众版指南》的初衷,在于积极回应公众对儿童流感防控知识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威胁下。流感作为一种季节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高传染性和在儿童集体环境中的易感性,使得儿童成为流感的高风险群体。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流感流行趋势的变化,儿童流感的防治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患者与公众版指南》通过改编《医生版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家长和公众的关注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介绍了儿童流感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诊疗流程和康复注意事项等。这不仅有助于家长和公众了解流感的危害性和防控策略,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还能使他们更好地与临床医生协作,共同参与儿童流感的治疗过程。此外,《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还强调了非药物干预在流感预防中的重要性,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以及遵循良好的呼吸咳嗽礼仪等,这些措施简单易行,对于减少流感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申昆玲教授:首先,《患者与公众版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流感症状进行了更为细致且全面的分类与描述。例如, 0-3岁儿童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易哭闹、呼吸急促等症状;3-6岁儿童可能会有明显的发热、咳嗽和喉咙痛,活动减少;6岁以上儿童症状接近成人,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全身症状较明显。这些详细的描述有助于家长更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孩子的病情。
此外,《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还引入了新的抗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作为一种创新的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能够高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有效缓解流感症状。该药物提供了片剂和干混悬剂两种剂型,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需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玛巴洛沙韦具有超长半衰期的特点,整个疗程中仅需服用一次,相较于需连续使用5天的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以及需连续静脉滴注1~5天的帕拉米韦,玛巴洛沙韦在治疗便捷性和患者依从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并且可以阻断流感传播。同时,其较小的胃肠道反应也进一步增强了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冯录召教授:《患者与公众版指南》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流感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更将预防策略视为流感防控的重中之重,这一理念与我国当前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政策转型不谋而合,彰显了其前瞻性和科学性。预防章节在《患者与公众版指南》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重要篇幅,其中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首先,疫苗接种被明确为抵御流感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最坚实防线。针对公众对流感疫苗的种种疑虑,《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进行了详尽的解答,不仅介绍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多种疫苗类型,还着重强调了这些疫苗均经过严格临床试验的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长期实践的充分认可。此外,《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还提醒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为每年十月底前,即便错过这一时间,及时补种疫苗也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其次,药物预防与非药物预防的重要性也被高度关注。《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详细阐述了暴露于流感病毒后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强调了药物预防作为疫苗接种的有益补充,能够为那些无法接种疫苗或接种后未能及时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的人群提供额外的保护。同时,《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还着重介绍了非药物预防的方法,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接触等,这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理念。最后,儿童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流感防控问题也被特别提及。《患者与公众版指南》建议孩子在退烧且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再返校,以降低流感在校园内的传播风险,这一建议对于保障校园健康环境、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冯录召教授:一方面,我期待临床儿科、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能够积极利用他们的专业背景,深入参与健康科普教育,帮助公众及儿童家长充分理解流感的严重性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增强儿童家长的防范意识。
另一方面,我希望全社会能共同关注儿童流感预防,包括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可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传染病防控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完善防控措施及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时,我期望通过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社会公益组织、学会及协会的支持,共同降低传染病的危害。
预防流感不仅是个人应尽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使命。期待《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降低流感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影响,减轻社会医疗体系的压力。
结 语综上所述,《患者与公众版指南》的发布,不仅是我国儿童流感防控领域的一项重要参考,更是对公众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和深切关怀。通过权威专家的深入解读,我们得以全面理解《患者与公众版指南》的初衷、意义及其在流感防治方面的诸多亮点。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患者与公众版指南》能够成为公众、家长与医疗专业人士之间沟通的桥梁,共同提升儿童流感的防控水平,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冯录召 教授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