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不仅在贵州支教时为4000多名乡村儿童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更在社区里用爱心项目温暖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还每日忙碌于调解纠纷、帮助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她的故事,是社区里的一道风景——她就是被居民交口称赞的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驻渔业社区社工陈洋洋。在她的
陈洋洋与小朋友互动。
她不仅在贵州支教时为4000多名乡村儿童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更在社区里用爱心项目温暖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还每日忙碌于调解纠纷、帮助居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她的故事,是社区里的一道风景——她就是被居民交口称赞的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驻渔业社区社工陈洋洋。在她的社工生涯中,有许多故事,就像她名字里的“洋”一样,洋溢着热情与希望,给予他人温暖与力量。
贵州支教
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贵州乡镇小学大多较为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性教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许多乡村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2023年10月,陈洋洋在得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的乡村小学需要公益防性侵课程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作为中级儿童性教育讲师的陈洋洋与讲师团队一起,奔赴贵州乡镇小学开展送课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至关重要的防性侵课程,为4245名乡村儿童播撒下了自我保护的种子。
“课后,有孩子送来自己舍不得吃的苹果,还有孩子兴奋地围着我分享家乡的故事。”陈洋洋回忆起这一幕,脸上洋溢着幸福感,“面对孩子们的纯真,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在公益教育领域深耕的决心。”
这次贵州送课之行,只是陈洋洋公益性教育事业中的一个片段。但她用实际行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更多孩子拥有了面对生活潜在危险的勇气与能力,助力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爱“星童”
温暖守护不孤单
2024年,陈洋洋在渔业社区走访时,发现很多自闭症儿童及家庭需要帮助。为了更精准地服务这一特殊群体,她通过社工服务社的项目路演,成功争取到哈银基金会的支持,联合周边三个社区,策划了“与爱同行,共筑星河”自闭症家庭支持项目。该项目通过综合施策、多方协作,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儿童发展、家长减压、养育技能提升、家庭互助及社区融合等服务。项目实施后,特殊儿童家庭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得到了社区家长的认可,大家还送了一面锦旗给陈洋洋,锦旗上写着“用心耐心有爱心,温暖关怀似家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陈洋洋遇到了小宇(化名)一家。小宇是一个8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很少与人交流,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陈洋洋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小宇的父母,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养育建议和心理支持。她还邀请小宇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互动。一开始,小宇很抗拒,但在陈洋洋的耐心引导下,他渐渐开始接受周围的环境,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谢谢您,陈社工,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看到小宇的变化,小宇的父母感动不已,他们握着陈洋洋的手说。陈洋洋则微笑着回答:“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光明。”
点滴服务映初心
在渔业社区,陈洋洋是居民们熟悉的“贴心人”。她关注每一个细微需求:为家暴中的妇女搭建庇护港湾,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蹲下身与幼童轻声对话,联动社区资源开展早教课堂,守护孩子成长;她调解邻里纠纷,协助居民办理证件,为失业居民提供就业资源,组织社区义诊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她都用心对待,因为她知道这些“小事”关乎居民幸福。
据介绍,社区有一对年迈的空巢老人,儿女长期在外地工作。陈洋洋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便经常上门探望,帮他们买菜、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解闷。她还发动社区的志愿者一起关心这对老人,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老人们感激地说:“陈洋洋就像我们的亲闺女一样,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陈洋洋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用爱与责任诠释社工的使命。“我觉得每一个居民的需求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份信任都值得被用心守护。”说出这话时,陈洋洋目光如炬。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