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联动严厉打击涉老诈骗活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9:45 2

摘要: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多方协同联动严厉打击涉老诈骗活动

访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阎建国

本报记者蒲晓磊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实中,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形式层出不穷,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说。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阎建国持续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相关建议。他在调研时了解到,近年来,老年人遭受诈骗的问题愈发严峻,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以往常见的保健品虚假宣传诈骗,到近年来兴起的投资理财、网络中奖、冒充公检法人员等新型诈骗,涉老诈骗行为的危害程度与日俱增,不少老年人辛苦积攒多年的养老钱被骗得一干二净,在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的同时,精神上也承受了巨大的打击。”


阎建国指出,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重灾区”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信息不对称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大多依赖电视、广播以及口口相传,许多老年人不熟悉网络购物和电子支付,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极为薄弱,对于互联网上快速传播的新型诈骗手段了解甚少,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其次,老人的孤独感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突破口。许多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内心渴望关怀,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一点,通过频繁打电话嘘寒问暖、组织免费旅游等情感诈骗手段,获取老年人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行为。


另外,老年人普遍缺乏对复杂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难以识破精心设计的骗局。诈骗分子往往会利用老年人易轻信的特点,编织出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谎言。法律意识淡薄也使得老年人在遭遇诈骗时,不知如何有效维权,无形中降低了犯罪成本。


阎建国指出,帮助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金融消费等方面的诈骗,需要通过政府、社区、金融机构及子女等多方协同联动,及时防范诈骗风险,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诈骗分子的惩处力度。强化执法和预警机制,公安机关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涉及老年人的异常资金流动、可疑电话和网络信息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诈骗线索,立即展开调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诈骗行为。此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制作专门的防诈骗宣传视频,在老年人经常观看电视的时间段播放,提升宣传效果;通过在社区等地张贴醒目的防诈骗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渠道,向老年人普及防诈骗知识。


社区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防诈骗培训,邀请公安民警、律师等专业人士,定期为老年人举办防诈骗及普法讲座,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老年人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老年人识别骗术、抵御骗术的能力;建立互助社群,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其孤独感,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智能预警系统、转账提醒等防诈骗服务和工具,如果发现异常,可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老年人及其家属,确认转账是否为本人意愿,避免其上当受骗。


子女应多与父母沟通,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设备,关注其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子女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教父母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购物等,同时向他们普及网络安全和相关法律知识。定期查看父母的银行账户流水,若发现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子女的这些行动,不仅能直接为父母构筑一道坚固的“防骗屏障”,更是多方联动防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子女积极参与到老年人防诈骗行动中,与政府、社区、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紧密配合,有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护网,为老年人筑牢防诈骗的坚实防线,让他们安享晚年。”阎建国说。

来源:甘肃人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