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深入落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将开放作为培植后发追赶的新优势和重要动力,积极构建开放新格局,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贵州深入落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将开放作为培植后发追赶的新优势和重要动力,积极构建开放新格局,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把稳改革航向标
近年来,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慧 摄
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赋予了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2023年,国务院批复贵州开展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后,贵州突出市场化改革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改革事项。在投融资、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先机、赢优势。
为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贵州迅速响应,将改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推动落实,构建起高效的推进机制。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携手多个省直部门,对方案深入研究论证,细化分解为88项具体任务、189条落实措施,为改革锚定方向。
贵州依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起专项工作台账,实行季度督促、年度评估机制,把控改革进度,对改革任务进行动态跟踪,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贵能移动新能源产业园汉瓦生产线。贵州图片库供图
点燃经济新活力
“以前对宅基地政策似懂非懂,现在工作人员讲得明明白白,心里敞亮多了。”在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庄内,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政策,将政策知识传递给村民,村民们纷纷感慨。
目前,息烽、贞丰等3个试点县已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1.2万余宗,妥善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加速推进,10个试点县土地交易持续活跃,息烽、贞丰等地的成功经验被收录进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集,在全国推广。
在人才领域,大力优化引才聚才政策,吸引了1171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落户贵州。在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地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公司技术部主任杜志伟激动地说:“这里不仅有先进的科研设备,还有优厚的政策支持,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追逐科研梦想。”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贵州还柔性引进5名院士及7个院士创新团队,高校自主直聘机制全面实施,激发了人才活力。全省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均举办各类招聘会300余场,为人才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
遵义市汇川区航天产业园。贵州图片库供图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安江高速不动产ABS成功挂牌,成为全国交通领域资产证券化的标杆案例,为后续吸引更多保险资金参与贵州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贵州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整顿,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推进,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在科技创新领域,省委科技委员会正式组建,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全面完成机构改革。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建设多个重点实验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家杨兴荣的带领下,与华为、腾讯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先后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大数据企业50强”等称号。
贵州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首部省级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内,交易数据实时更新,工作人员忙而有序,相关运营管理办法和企业认定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交易所已发放数据要素登记凭证2300余张,2024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厚植企业成长沃土
走进新组建的贵州农发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墙上张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清晰醒目,员工们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公司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贵州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纵深推进结构调整,持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出台主业动态调整、“两非”识别预警等管理办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贵州航空产业城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摄
与此同时,贵州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制定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处置流程等指引,依法纠正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建立省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运行,累计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等难题1500余个。
在完善公平竞争基础制度方面,率先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规程,规范招商引资和招投标市场。贵州遵义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现在贵州的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企业发展空间更大了。”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成本。”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方面,贵州政务服务网“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全程网办率超95%。“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核准时间从平均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奏响发展奋进曲
贵州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市县两级明确工业主导产业,凭借“一图三清单”为产业发展锚定清晰航向。在毕节高新区,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锂电池源源不断下线,发往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坦言,清晰的产业规划,让他们目标明确,投资信心十足。
贵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斐然,相关案例入选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集。用水权、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改革持续推进,为产业腾飞注入新动能。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旷光彪 摄
在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电池产量稳步攀升。在产业布局上,贵州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跃居全球首位。
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同样成果丰硕,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如火如荼,中国商飞—贵州大飞机产业培育会成功举办,推动高端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贵州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景区“三权分置”试点、旅游运营集团的组建,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在贵州金遵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赤水丹霞5A级旅游景区里,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不断。来自广东的游客称赞道:“现在景区的管理和服务非常好,游玩体验超棒!”
融入发展大格局
贵阳改貌铁路口岸,贵广铁海联运“一港通”快速通关系统高效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持续拓展,企业跨境投融资支付流程简化,新增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省份,落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贵州省代表团出访东南亚,与相关国家建立紧密沟通对接机制。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各类班列稳定开行,集装箱发运量持续增长,贵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贵州黔通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港通’快速通关系统让货物运输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3天,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
贵阳市白云区发动机产业园内,工人正在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忙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为加快健全区域开放合作机制,贵州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举办“粤企入黔”“浙企入黔”等大型对接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500余个,引进资金超2000亿元。召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座谈会,推动遵义与成渝地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省份合作,同云、川、渝、湘、桂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民生为大增福祉
走进贵阳市清镇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专注监控污水处理过程。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改革推进,省发展改革委支持贵阳、遵义、毕节探索建立污水处理费“按效付费”机制。该机制让试点城市更注重污水处理效果,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与此同时,以生态环境要素为实施对象的分类补偿制度更加健全,9个市(州)出台辖区内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制定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督办与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工作等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制定实施了节能审查办法,加快引入清洁能源,有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颁发和交易林业碳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花溪大学城是贵安新区连接贵阳市的“桥头堡”,是贵安新区核心职能聚集区五大新城之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林民 摄
在教育领域,贵州优化高校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设置更贴合市场需求,与部属高校合作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建华为ICT学院,年均培养技能型人才5000余人。
在医疗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远程医疗体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成。基层医生通过远程医疗设备与上级专家交流,为患者诊断病情。
为完善民生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贵州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升级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优化升级,专项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一卡通”服务覆盖广泛。养老托育服务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公建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度不断提高。
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工作。刘畅 摄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在改革发展征程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还需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扎实做好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评估,持续深化改革,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