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风险显著增加!注意防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17:09 2

摘要:春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疫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重点防范:①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②狂犬病;③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春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疫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重点防范:①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②狂犬病;③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手足口病

关注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传染源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口鼻分泌物、疱疹液、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手足口病起病急,主要症状有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可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轻症多在1周内痊愈,少数病例会有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防控建议:

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

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和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污染物品、污染环境,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手足口病毒等肠道病毒对75%酒精不敏感。

保持居室卫生,勤清洁、常通风。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所致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型(如CoxA16、CoxA6等)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

关注度:★★★★☆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是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主要症状是:每日排便≥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可能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

其它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以下因素引发:

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寄生虫: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

防控建议:

1、个人防护-切断“病从口入”

(1)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都需要用流动的清水清洗双手,具体参照“七步洗手法”。

(2)食物彻底煮熟,特别是海鲜、肉类等;生熟砧板需分开使用。

(3)不喝生水。特别提示:随着气温升高(尤其是车内等较为密闭高温的环境下),瓶装水开封后请尽快喝完。

2、家庭防控

(1)做好家庭内部通风和清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病人高频接触的门把手、马桶等部位定期消毒。

(2)规范处理呕吐物:戴手套和口罩清理患者的呕吐物,用含氯消毒剂(如84)擦拭污染区域。

3、特殊人群保护

(1)儿童老人等,尽量避免接触腹泻患者;适龄儿童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2)旅行者前往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时,建议饮用瓶装水,避免生食;可随身携带消毒湿巾。

狂犬病

关注度:★★★★☆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有效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处置建议如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处置建议

I 级暴露

接触或喂养动物;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时,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医学处理。

完好的皮肤被舔;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处理伤口;

接种狂犬疫苗。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III 级暴露

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

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破损皮肤被舔舐;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与蝙蝠发生接触。

注1:“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注2: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微小皮肤破损。

伤口处理包括对每处伤口进行彻底冲洗、消毒及后续外科处置,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1)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有条件,建议使用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清洗剂残留。

(2)消毒: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粘膜消毒剂涂擦伤口。

(3)外科处置: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后,视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

特别提醒:如确定发生II 级、III级暴露,或者无法确定暴露级别时,应尽快至就近的犬咬伤门诊就诊。

蚊媒传染病

赴东南亚、非洲等气温较高的地区旅行,存在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风险,上述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病毒就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登革热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被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是感染疟疾的主要途径。疟疾的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

防控建议:

1、防蚊灭蚊是关键

定期清理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轮胎等。储水容器要加盖,洼地需填平,沟渠应疏通。安装纱门纱窗或用蚊帐等进行防蚊,也可使用驱避剂防蚊。

室内选用电蚊香液(片)、电蚊拍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灭蚊,户外可对草丛、下水道等重点区域进行灭蚊处理;可使用驱避剂防蚊。

2、加强个人防护

蚊子活跃时间段减少在树荫、草丛、灌丛和竹林等地方的停留时间;户外可穿浅色长袖衣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防蚊、运动或出汗后要及时洗澡等。

3、旅行与就医建议

携带驱蚊用品、便携蚊帐及防/治过敏药物等;赴疟疾流行区,需咨询国际旅行卫生中心,根据目的地耐药性情况选择预防性药物,如磷酸哌喹、多西环素等,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如有发热、头疼、皮疹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就医,说明旅行史和蚊虫接触史,不要盲目服药。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大明

来源:幸福东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