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6.4亿年薪背后:新势力车企的资本游戏与传统车企的生存焦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8:10 2

摘要:最近车企高管薪酬榜炸锅了。理想汽车李想以6.39亿元年薪登顶,其中6.36亿来自期权激励,相当于每交付一台车就能赚1272元。这个数字是比亚迪王传福的83倍、吉利李书福的1699倍,甚至超过了福特CEO韩恺特的1.67亿元。这场薪酬风暴撕开了汽车行业的底层逻辑

最近车企高管薪酬榜炸锅了。理想汽车李想以6.39亿元年薪登顶,其中6.36亿来自期权激励,相当于每交付一台车就能赚1272元。这个数字是比亚迪王传福的83倍、吉利李书福的1699倍,甚至超过了福特CEO韩恺特的1.67亿元。这场薪酬风暴撕开了汽车行业的底层逻辑——当新势力用资本杠杆撬动市场时,传统车企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生存危机。

李想的薪酬结构极具代表性:266.5万元基本工资+6.36亿元期权激励。这种“低底薪+高期权”模式,本质是把企业估值增长与个人财富深度绑定。理想汽车2024年交付50万台的目标达成后,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元,李想的期权价值水涨船高。这种激励机制在新势力中已成标配,零跑汽车金宇峰3197万元年薪中,期权占比同样超过80%。

但这背后隐藏着资本游戏的残酷性。2021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年薪12.6亿元,占公司年收入的近三成,而同年威马亏损82亿元。当资本涌入时,期权激励是“造富神话”;当资本退潮时,它可能成为“纸面财富”。

与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车企的“低调”。比亚迪王传福年薪765.5万元,在公司高管中仅排第9,薪酬最高的执行副总裁李柯也不过1689万元。吉利李书福年薪37.6万元,相当于理想汽车普通员工的年收入。这种差异源于截然不同的治理结构:

- 股权结构:新势力创始人普遍通过AB股、股权激励掌握控制权,而传统车企股权分散,如比亚迪前十大股东持股仅42%。

- 决策机制:李想可以直接拍板亿元级市场费用,而比亚迪重大决策需经董事会层层审批。

- 文化基因:李书福曾公开表示“企业家不应为钱工作”,这种理念在传统车企中更为普遍。

国有车企高管薪酬则呈现出另一种极端。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年薪236.76万元,广汽曾庆洪118.97万元,仅为李想的0.37%和0.19%。这种差距源于国企薪酬“双轨制”:

- 政策限制:国资委规定国企高管薪酬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8倍,且与行政级别挂钩。

- 市场矛盾:在新能源转型中,国企需要吸引顶尖人才,但薪酬限制导致“人才洼地”。例如,某国有车企新能源部门负责人坦言:“我们的薪酬连新势力中层都挖不动。”

这场薪酬风暴本质是汽车行业百年变革的缩影:

- 资本逻辑:新势力用“估值-融资-扩张”的循环快速崛起,而传统车企依赖“利润-研发-升级”的慢周期。

- 人才争夺:新势力用高薪挖角传统车企核心团队,2024年某新势力研发总监年薪达800万元,是国企同岗位的5倍。

- 风险代价:理想汽车2024年净利润率仅5.2%,而李想薪酬占净利润的15.9%;比亚迪净利润率7.8%,王传福薪酬占比不足0.2%。

当李想在微博调侃“2023年复盘做的不好的地方”时,他可能不会想到,这场薪酬争议正在改写行业规则。新势力用资本杠杆打破了传统车企的稳态,但也埋下了泡沫风险;传统车企的“低薪”背后,是对商业本质的坚守。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终极较量,或许不在薪酬数字,而在谁能平衡资本狂欢与产业深耕。

对此,您怎么看?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并与墨兮哥交流呵!

来源:墨兮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