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纵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氛围。官渡区紧扣2025年4月全国第37个爱国卫生月“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题,聚焦“身心同健、全域共治”二大主线, 通过“立体宣传+靶向科普+环境治理+健康服务”四维模式,推动协同共治的爱卫新生态。
为纵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氛围。官渡区紧扣2025年4月全国第37个爱国卫生月“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主题,聚焦“身心同健、全域共治”二大主线, 通过“立体宣传+靶向科普+环境治理+健康服务”四维模式,推动协同共治的爱卫新生态。
一、1+2+N体系赋能,驱动爱国卫生新实践
01
顶层设计“强统筹”。
根据全国爱卫办、省爱卫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第37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工作要求,以“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精准覆盖”为原则,围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素养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深化、病媒孳生地治理强化” 四大核心任务,系统规划“健康‘心’引擎、健康‘卫’士行、携手‘净’家园”三大实施路径,形成目标清晰、层级分明的行动框架。
02
体系构建“明权责”。
构建"1+2+N"(“1”个核心统筹:“2”大牵头主线: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健康服务与病媒防制;区教育体育局牵头校园健康科普与青少年心理健康;“N”个协同支点: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分责落实病媒防制检查、指导;8个街道办事处属地动员群众参与,推动全民共治。),通过“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双轨并行的责任链条,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分众+跨界”精准宣教,激活全域健康“行动力”
依托“指尖传播+实体实践”双循环,解锁“人群-场景-媒介”健康传播新范式,构建健康知识靶向输送体系,推动宣教模式由粗放覆盖向需求导向型精准触达升级。
01
倡议引领“聚共识”。
发布《第37个爱国卫生月倡议书》,依托“健康官渡”“昆明官渡发布”等平台广泛传播,联动各街道、部门发起响应行动,以“小倡议”撬动“大参与”,引导居民践行“分餐公筷”“低碳出行”等“微行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爱国卫生共治合力。
02
场景赋能“跨圈层”。
以视听习惯差异为导向,根据人群等目标圈层,设计情绪管理沙盘、“心理健康微课堂”“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差异化场景,以沉浸式实践载体,实现健康传播趣味化、场景化。
03
指尖传播“破次元”。
依托新媒体推送《“小强”:被误解的生存大师与医学新星》《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洗手--纤纤玉手,认真呵护》《想“瘦”,就要制造热量“缺口”》等20余篇健康知识,将传统宣教与新媒体传播有机结合,通过立体化传播矩阵,激活全民参与动能。
04
双向赋能“一老一小”。
以儿童和老年人为支点,组织金马街道东骧社区“共享奶奶”化身“故事园丁”,与幼儿园宝宝围共读《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谁在悄悄保护我》等卫生知识绘本, 运用表情模仿、动作示范等三维教学法,将七步洗手法、正确刷牙、保持个人卫生等知识融入情景化共读,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卫生健康知识与卫生理念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把卫生认知转化为创意绘画表达。以“小手拉大手,银龄传帮带”,推动“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传播效应。
三、靶向科普精准化,打造素养提升“全链条”
借助体重管理科普宣教、健康服务等多元载体,增强互动性与传播力,打造“预防-干预-管理”全周期健康盾牌,实现健康服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转型升级。
01
健康“心”引擎,活力新动能。
将心理健康服务解构为“心体验-心课堂-心能量”三级进阶体系,联合区教体局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剖析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传授有效的应对技巧;开展校园心理健康主题展览:知识展板和学生手抄报作品展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按年龄分层教学情绪宣泄、调节技巧、青春期情绪知识;以“爱卫小课堂”和亲子打卡活动推动家校健康联动;利用云平台开设“心理健康微课堂”和家校群传播心理技巧,惠及青少年约16万人次。通过形式多样、分层施教,融合课程的实践,构建“压力释放、能力培养、知识普及”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家庭与社会协同共育。
02
健康“卫”士行,惠民筑安康。
紧扣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为辖区建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涵盖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项目及个性化健康指导,打造“筛查-诊疗-康复”闭环管理体系。组织专家团队进社区开展义诊、健康评估服务,覆盖人群1000余人次。聚焦“体重管理”行动,利用“健康官渡”微信公众号开设【健康新“轻”年】专栏,推出2期中医体重管理科普视频,对穴位埋线、耳穴埋豆、针灸等中医体重管理服务进行推介;发布6篇体重管理科普图文,涵盖饮食搭配、运动指南等内容,助力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四、环境治理“净”家园,筑牢卫生防病屏障
以“协同治理-全民参与”双轨推进,构建“重点治理+常态清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环境整治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维护”转变,筑牢健康人居环境基础。
01
环境整治“清顽疾”。
以周五"爱国卫生大扫除"为抓手,聚焦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狠抓道路街巷、绿化带、沟渠、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关键环节整治。组织辖区公共单位、志愿者通过开展“敲门暖心清洁行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打扫卫生 )、“扫叶清杂畅路行动”(清理主次干道路面垃圾、落叶、绿化带垃圾,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为环境提靓,为文明增色”、“周五净家园,幸福满心田”等活动,累计清运垃圾115余吨,清理沟渠37300米,清理违章占道1300余起,清理卫生死角1400余处,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推动城市环境“焕颜升级”。
02
联合查治“消隐患”。
结合春季病媒生物防制特点,通过“翻瓶倒罐”“填平低洼”,消除裸露垃圾,疏通河流,清除积水容器,封堵鼠洞、填补灭鼠毒饵,完善毒饵站,从源头阻断病媒生物的孳生。针对学校(幼儿园)、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需长期推进综合治理的场所,联合区教体、区市场监管、区住建、区综合执法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各街道,开展4次病媒生物检查、指导行动,督促商户不断完善防鼠防蝇设施,指导群众对门前屋后的垃圾进行清理。累计发现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死角清理不及时、垃圾容器未密闭)、防制设施建设类问题(毒饵站破损、标识不清、设置不规范等)44个,对可立行立改的,现场指导责任单位整改;对需限期整改事项,向相关街道及责任部门发出整改函,明确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反馈结果,所有问题均纳入“回头看”督查清单跟踪闭环,确保整改销号,实现“源头治理+靶向防控”的双重效果。
官渡区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将爱卫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以专业赋能精准防制、文化浸润提升素养、机制创新保障长效,切实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从“单一治理”升级“多元共治”,为建设健康昆明注入官渡动能。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