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荣:受贿1900万,潜逃美国13年,被捕时哭诉,上吊的树都选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19:47 2

摘要:最后,当她被捕的那一刻,她似乎已经看透了所有的命运安排。在审讯室里,她哭诉着,声称“上吊的树都已经选好了”。

黄玉荣,这个曾经在河南省交通系统中呼风唤雨的女人,背负着巨额的贿赂和不堪的罪名,突然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她的名字在一场场波澜壮阔的腐败案件中被频繁提起,直至她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地平线之外——她逃往了美国。

十三年过去,黄玉荣的逃亡之路并非如她所愿地“安稳”度过。孤独与崩溃的边缘,悔恨与恐惧交织。

最后,当她被捕的那一刻,她似乎已经看透了所有的命运安排。在审讯室里,她哭诉着,声称“上吊的树都已经选好了”。

这段逃亡生涯,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

黄玉荣的出身颇为显赫,她的父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革命,与她的伯父和叔父并肩作战,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抗日领导人。

18岁那年,黄玉荣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果断选择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女兵。

在部队的日子里,她结识了比她年长两岁的石发亮。

石发亮在军队中已是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敏锐的头脑,不到30岁便晋升为营职参谋,展现了非凡的潜力。

两人很快擦出爱情的火花,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殿堂。尽管黄玉荣的家人最初对这段婚姻心存疑虑,担心石发亮的背景与黄家的地位是否匹配,但石发亮在部队中的优异表现和稳步上升的军衔,最终赢得了黄家上下的认可,婚姻得以顺利成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石发亮响应时代号召,转业回到家乡河南,被安排到河南省交通设计院担任秘书一职,开始了从军旅到地方的新征程。

黄玉荣不愿与丈夫分隔两地,毅然跟随他返回河南,并在当地的交通系统内谋得了一份工作,夫妻二人得以继续携手并肩。

石发亮的仕途发展令人侧目,他的才华和机遇在地方政坛得到了充分释放。

从交通设计院的秘书起步,他在短短五年内接连获得提拔,先是担任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随后又出任南阳地区行署副专员,最终在1983年晋升为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成为当时河南省政坛上最年轻的厅级干部之一。

1994年,前任交通厅长因违纪问题被查处,石发亮临危受命,全面主持交通厅的日常工作。

次年,他正式被任命为交通厅长,稳坐厅级一把手的位置,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与此同时,河南省的交通事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1年9月,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破土动工,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省里专门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监理部。

黄玉荣凭借在交通系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她显赫的家庭背景,被调任监理部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行政事务。

随后,她又被提拔为党总支书记,全面分管党务、行政和财务工作。

在这一岗位上,她兢兢业业,整整干了六年,积累了大量与高速公路建设相关的管理经验。

1996年7月,河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正式成立,黄玉荣顺势被调任该局党委副书记,职位进一步提升。

据与她共事过的人员回忆,黄玉荣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摆架子,待人谦和,常常主动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她在公开场合的演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言辞激昂,富有感染力,总能迅速点燃听众的热情,鼓舞团队士气。

1997年至1999年,她连续三年在群众考评中被评为优秀,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这对仕途上光芒四射的夫妻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调查显示,早在1992年,石发亮就开始利用自己作为交通厅高官的职权,在高速公路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为特定企业和个人谋取不当利益,暗中收取巨额好处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玉荣和她的妹妹逐渐被卷入这一腐败网络,三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策划并实施了多起权钱交易,收受的贿赂金额高达数千万。

黄玉荣在军旅生涯中磨砺出的敏锐洞察力,在此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2002年,当有关部门开始对石发亮展开调查的蛛丝马迹初露端倪时,她迅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没有片刻犹豫,她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美国绿卡,抛下丈夫和国内的一切,独自一人潜逃至洛杉矶,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海外逃亡生涯。

黄玉荣初到美国,她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悔意或不安,反而带有一种近乎扭曲的优越感。

当中国的办案人员跨越太平洋,通过电话尝试与她沟通,进行政策宣讲并劝其回国配合调查时,黄玉荣非但没有考虑,反而在电话那头发出嚣张的笑声,明确表示拒绝。

这种抗拒的态度在她得知丈夫石发亮已被国内司法机关依法判刑后,变得更加坚决和冷漠。

她甚至对劝说她的人员放言:“就算石发亮死了,我也不可能回去。”面对国内年迈父母通过越洋电话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她能迷途知返,回国面对现实,解决问题,黄玉荣也置若罔闻。

她向家人传递的信息是,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唯一的想法就是在异国他乡尽可能地“快活”下去,过一天算一天。

然而,她这种强硬的姿态并未能阻止中国追逃追赃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政府通过持续不断的外交途径与美方进行交涉,提供了黄玉荣涉嫌犯罪及骗取绿卡的相关证据。

经过不懈努力,美方最终认定黄玉荣的绿卡获取存在问题,依法将其撤销。

随后,洛杉矶当地的移民执法部门介入,将黄玉荣逮捕,并启动了旨在将其遣返回中国的法律程序。面对即将被遣返的境地,黄玉荣并未束手就擒。

她动用了在国内非法所得的巨额资金,聘请了在美国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团队,试图利用美国法律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复杂的诉讼程序来对抗遣返。

通过一系列法律操作,她的律师团队成功地拖延了诉讼进程,使得黄玉荣得以暂时避免被立即遣返,继续滞留在美国境内,但这并未改变她非法滞留者的身份以及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尽管黄玉荣通过法律手段暂时留在了美国,但她在美国的生活并未如她所期望的那样“快活”,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首先是语言障碍,她的英语能力十分有限,这使得她难以与当地主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更不用说融入其中。

她像一座孤岛,漂浮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其次,她的社会交往圈也极为狭窄。

由于其涉及的腐败案件在国内影响巨大,相关信息在海外华人圈中也早已不是秘密。

知晓她背景的华人对她往往避而远之,不愿与她有任何牵连,这使得她在本可以寻求慰藉的同胞群体中也备受孤立。

生活上的不便和社交上的隔绝,共同将黄玉荣推向了极度的孤独之中。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严重影响了她的精神状况,使之日趋恶化。

据报道,她甚至开始出现幻觉,曾在独自一人去公园散步时,“看到”早已被判刑的丈夫和远在国内的儿子正向她走来,这种虚幻的景象短暂地慰藉了她,但清醒后却带来更深的痛苦。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远离了国内的喧嚣和初到美国时的嚣张,一种迟来的负罪感开始在她内心滋生并不断加剧。

她多次在绝望中萌生了自杀的念头,甚至已经物色好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那棵树,但求生的本能和对未知的恐惧让她始终无法鼓起勇气迈出最后一步。

正义终得伸张

黄玉荣在美国的挣扎与日渐崩溃的状态,并没有逃过中国追逃部门的视线。针对她的追逃工作从未停止,并且在策略上更加注重多方面的协作与攻心。

时间来到2015年12月5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央追逃办”)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下,中国的司法机关、外交部门与河南省追逃办等多个单位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他们一方面继续通过外交渠道与美方保持沟通,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对黄玉荣本人的法律威慑和政策感召力度,同时也对其在国内的亲属进行了持续的沟通与动员。

在法律的压力、政策的感召、亲情的呼唤以及自身在海外日益困窘处境的多重因素作用下,黄玉荣最终放弃了抵抗,选择了回国投案自首。

她的归案,是中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战果,它向所有仍然在逃的腐败分子传递了一个极其明确且强烈的信号:海外并非法外之地,无论逃到天涯海角,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滞留,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

黄玉荣的案例并非孤立事件。自2014年中国启动“天网行动”以来,一张覆盖全球的追逃追赃网络越织越密。

截至2020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功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了7831名外逃人员,其中包括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2075人,被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的“红通人员”348名,以及备受关注的“百名红通人员”中的60人,追回的赃款总额高达196.54亿元人民币。

追逃追赃工作并未止步,根据最新的数据,仅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天网2024”行动就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共计追回外逃人员1306人,其中包括46名“红通人员”。

参考资料:红通嫌犯黄玉荣回国自首:一家四口疯狂敛财,厅长丈夫被判无期

来源:朱竟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