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新Young范③|向鸿鹄:向下扎根的“海归”青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21:22 2

摘要:斑驳的木质门楣上方,IFS国金中心的玻璃幕墙正倒映着流云。手机里的这张照片是向鸿鹄来长沙拍下的第一印象。这位戴着黑框眼镜、利落飒爽的姑娘,曾在清华园内撰写国际传播论文,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阶梯教室里讨论“全球南方”发展议题。如今,她成为了芙蓉区文艺路街道的一名

斑驳的木质门楣上方,IFS国金中心的玻璃幕墙正倒映着流云。手机里的这张照片是向鸿鹄来长沙拍下的第一印象。这位戴着黑框眼镜、利落飒爽的姑娘,曾在清华园内撰写国际传播论文,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阶梯教室里讨论“全球南方”发展议题。如今,她成为了芙蓉区文艺路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并担任识字里社区的书记助理以及第五网格的网格员。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扎根基层,这个1998年出生的土家族姑娘回答简单而直接:“与其说我选择了基层,不如说是基层选择了我。”向鸿鹄出生在湘西龙山,对于乡情一直有着深沉的眷恋,来到最基层的社区工作,她最大的感受是“回归”。

识字里社区位于长沙市中心地段,辖128栋楼,3000余户居民,周边有湘雅二医院等重要单位,流动人口数量最多时达6万人左右,可以说这里是长沙最繁杂、“老口子”“老湘味”最聚集的社区之一。初到社区,“清华学霸”“国际视野”是大家最爱给向鸿鹄贴的标签,也有不少人会有疑问,这样一位高等学府的“海龟”青年,到了社区能接“地气”吗?

当被问到来到基层是否与她所学相抵牾时,向鸿鹄笑着说道:“正是因为曾经的学习让我明白,真正的国际视野不是俯瞰,而是把故乡当作理解世界的棱镜。”

“‘关灯’为什么要小心防火?”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向鸿鹄在社区进行消防检查时,懵懵站在楼道里,把长沙话里的“过冬”听成了“关灯”。她至今记得网格员搭档姐姐当时的表情——先是疑惑地瞪圆眼睛,继而莞尔一笑,最后笑着向她解释长沙的方言。这也是她忽然意识到在基层工作需要破解的第一个“密码”,要和老百姓打好交道,首先就得过语言关,听懂最地道的长沙话。

这样的“实践教学”时常在街道社区发生,有次街道巡查消防隐患时,发现一处楼道有大量堆物,其中还有大量的香烛纸箱佛龛,非常容易引发火灾。可是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劝说,户主娭毑就是抱着佛龛不肯“挪窝”。后来,同事给向鸿鹄支招,是不是能利用老人家“信佛”这个特点,把话讲到她的心坎上?这一点拨还真让她心头一亮,于是,向鸿鹄劝导娭毑说“这是给菩萨腾清净地”。没想到,听了这样的话,老人竟主动清出条通道,消除了楼道里潜藏的消防隐患。

基层工作琐碎而繁杂,向鸿鹄特别记得是在社区消防整治期间,首先要做到“头脑清晰”,精准掌握工作要求;要“腿脚勤快”,要通过对第五网格78家商户的多轮巡访,才能掌握情况,找准“一店一策”的良方;还要“口齿清晰”图文并茂地将工作情况总结清楚,让下一步工作有的放矢。这些鲜活的实践样本,不断冲刷着她认知中的“传播学”。曾经学过的传播理论,化作社区微信群里的温馨安全提示;课堂上的受众分析模型,转为针对不同商户的沟通策略。这些有效有力有创意的生动实践,也成为了理论落地的最佳注脚。

向鸿鹄在社区工作还有一位好“师傅”,就是同为“90后”的识字里社区书记符虹曌。符书记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是深得居民、同事认可的“老资历”了。这个初见时让人感到朝气蓬勃又热情洋溢的“大姐姐”,在“传帮带”时也尽显“辣利”劲。提到向鸿鹄,符虹曌对这位“助理”还是非常认可的:“鸿鹄从来不会主动跟人说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她就是默默地先做,不用刻意提醒,等到回头看时,她的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在向鸿鹄办公桌上,读书笔记与社区巡查记录本“比邻而居”。这个喜欢用“情绪折叠”形容工作状态的姑娘,如今逐渐掌握了在街道社区千针万线工作间切换的方法。暮色中的识字里社区灯火初上,向鸿鹄整理完当日的消防巡查记录,关窗时,远方IFS国金中心的玻璃幕墙与老街巷的灯火次第交融,与初见长沙时有相同却又有了不同。这个曾在清华学堂探讨基层治理模型的姑娘,如今正用脚步丈量着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当星城的春夜落下细雨,石板路上深浅不一的足迹里,藏着一个学子用烟火人间写就的论文注脚。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