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引言——《归妹卦》到底在讲什么?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把《礼记.曲礼上》的文字,和《归妹卦》六五爻放在一起读,似可得《归妹》之真意。
《归妹》者,归昧也,人道归于昧也。人道有归于昧之象。然而,怎么样才能避免人道归于昧呢?恐怕这才是《易经》《归妹卦》所要探讨的主题。
人道若归于昧,则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人道若归于昧,则祭祀不成,则人道不能生生不息,则人道不能永,则人道有终。人道若归于昧,则人道永终。
人道永终,则于女,则于士,则于汝,则于人、则于物,何利之有呢?人道若归于昧,则归妹,征凶,无攸利。
是以,《归妹》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若人道出现《归妹》之画像,人道将有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之忧。
君子们看到人道将有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之忧,难道能无动于衷吗?君子们看到人道将有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之忧,难道能假装不知道《归妹》之敝,难道能不想能让人道永远生生不息的办法,难道能不想让人道能永的办法,难道能不想让人道能终无弊坏之忧的办法吗?
可是这个办法怎么想呢?要想出这个能让人道永终而不弊坏的办法,必然要先知道会导致能让人道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原因,才能针对这个原因提出相应的办法。
那么导致能让人道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原因是什么呢?彖曰: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说为欲,欲以动,则人道归于昧也。欲以动,是人道之所以归于昧的原因所在。
可是,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之有欲,乃是人之天性。人若无欲,人又怎么有推动人道发展、推动人道生生不息的动力呢?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人欲,既是推动人道发展、推动人道生生不息的动力,又是导致人道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原因。
那么,人道之终将归于昧,难道无解吗?非也。彖曰:征凶,位不当也。欲不当也。《归妹》之二、三、四、五爻皆位不当、皆位不正,皆欲不当,皆欲不正也。
以位不当,位不正,欲不当,欲不正而行、而征、而震,则人道将不能永,而有终将弊坏之忧。
那么,避免以位不当,位不正,欲不当,欲不正而行、而征、而震,则为避免人道弊坏而使人道永续、永终的办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不当、不正之位、之欲归于当,归于正呢?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人欲既成为推动人道发展、推动人道生生不息的动力,又避免不当、不正之欲导致人道不能永而有终而弊坏呢?
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必需以“礼”对不当、不正之欲加以规范,加以限制,才能让人欲,既成为推动人道发展、推动人道生生不息的动力,又避免人道不能永而有终的弊坏。
唯以“礼”对不当、不正之欲加以规范,加以限制,才能让不当、不正之欲归于当,归于正。
此意,《归妹》卦在“归昧”之初,就以”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中的,那个“履——礼”字进行了初步表达。
《归妹》初九跛能履,九二眇能视,《归妹》初九、九二实半““履——礼”也。半履、半礼亦当暗暗、默默贞守而有利。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六三,失礼未当,则当知返,则当用反。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九四,礼有愆,有过、有错,则当用归。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则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也。则人欲不可纵、不可满,而为人欲得中、应中之吉也。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是为婚嫁之礼,是为人伦之礼,是为人道之礼。
礼崩乐坏,则三家分晋,而周之祭祀不承,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而人道归于昧,而生灵涂炭,则何利之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序卦传》曰: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盛大之义。以礼、以理、以履而行,人欲、人伦、人道得其所归,人欲、人伦、人道方能生生不息,永而不终且盛大。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老祖宗的《易经》,并没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只是人欲需要以“天理”加以规范、限制罢了;只是人欲需要象六五爻那样,符合婚嫁之礼、人伦之礼、人道之礼;只是人欲需要象六五爻那样,得中、应中。
于是始知非《六经》不以读,非先秦两汉之书不以观。《归妹》之真意,其有意者,或可再参。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百家号,书生弘毅,《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柳子厚墓志铭》与《井卦》九二,井谷射鲋,甕敝漏与《井》之道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