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药材资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人认为中药天然、温和、无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自信地选择中草药来调理身体。然而,中药并非都是“无毒”的,某些中药材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肾脏等器官造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药材资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人认为中药天然、温和、无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自信地选择中草药来调理身体。然而,中药并非都是“无毒”的,某些中药材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作为医院药师,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些“看似无害”却潜藏着危害的中药材,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安全使用。
一、肾脏的基本功能与中药的影响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具有调节水盐平衡、代谢废物、生成重要激素等多重功能。肾脏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的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由于中药在体内代谢时常通过肾脏排泄,因此一些具有毒性的药材会对肾脏造成负担,长时间使用甚至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二、常见的肾毒性中药材
1. 大黄(Rheum palmatum)
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解毒通便等中医治疗中。虽然大黄本身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但其成分中含有强烈的有毒成分(如蒽醌类化合物)。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黄,特别是对肾功能本就不佳的人群,可能会导致肾脏毒性反应。尤其是其中的蒽醌类物质,可能通过肾脏排泄,造成肾小管损伤,引发肾脏炎症及急性肾衰竭。2. 番泻叶(Cassia angustifolia)
番泻叶常用于治疗便秘,它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来促使排便。然而,番泻叶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时。其所含的蒽醌类物质,不仅对肠道有刺激作用,还通过肾脏代谢排泄,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肾脏功能异常。
3.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金银花在中医中常被用来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然而,金银花过量使用时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其主要成分中的某些挥发性有机物和醇类化合物,可能会通过肾脏代谢,在过度使用时产生一定的肾脏毒性反应,尤其是在体质虚弱或肾脏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肾损害。
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甘草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广泛用于调和药性、补脾益气。然而,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过度使用甘草,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甘草中毒”症状,其中包括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而这些症状与肾脏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长期服用甘草,尤其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更容易增加肾脏负担。
5. 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附子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药材,在传统中医中被用于治疗寒湿、风湿、痛经等疾病。其主要有毒成分——乌头碱(aconitine)对心脏、肝脏、肾脏均有毒性,过量使用附子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肾功能损害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附子的毒性较大,因此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剂量要求,且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肾毒性中药的致肾机制
中药中毒对肾脏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肾脏细胞毒性:某些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导致细胞损伤。比如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可通过肾小管细胞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造成肾小管损伤。
2. 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一些中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肾脏排泄,导致肾脏的慢性损伤。例如甘草的甘草酸代谢产物会在体内积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肾脏的水肿和钠潴留。
3. 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部分中药通过改变肾脏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肾脏的血流量和灌注压力,进而引发急性肾损伤。附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成分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影响肾脏灌注。
4. 免疫机制:某些中药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脏的免疫损伤。例如某些中药中的过敏反应可以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四、如何安全使用中药?
1. 遵循医嘱: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必须遵循专业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我诊疗或长期、过量使用中药。尤其是肾脏功能不佳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中药的选择和剂量。
2. 定期检查肾功能:对于长期使用中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受损的迹象。
3. 了解药材成分和作用:患者应了解所用中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尤其是与肾脏有关的药物,避免乱用可能造成毒副作用的药材。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一些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不佳或副作用增加。使用中药时,最好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其疗效毋庸置疑。然而,“药无毒”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中药,尤其是一些具有肾毒性的药材。在使用中药时,必须谨慎,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涉及高风险患者时。作为药师,我们应时刻提醒患者,合理使用中药,避免盲目使用,以保障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Zhuang, W., & Luo, Y. (2018). The nephro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Phytotherapy Research, 32(5), 893-900. https://doi.org/10.1002/ptr.6089
2. Li, H., & Zhang, C. (2017). Renal toxicity 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12(1), 1-10. https://doi.org/10.1186/s13020-017-0122-7
3. Zhang, Y., & Zhang, L. (2019). Toxicological research on medicinal herb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Mechanisms of renal injur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45, 112132. https://doi.org/10.1016/j.jep.2019.112132
4. Chen, J., & Sun, G. (20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nephrotoxicity: Current research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31(7), 498-5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781.2015.07.002
来源:单体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