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5G技术迈入技术中后期发展阶段,除了运营商的传统通信业务,市场也较为关注运营商在云服务、IDC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有海外案例值得借鉴。我们对境外运营商的经营分析中发现日本电信运营商的B端新兴业务及海外业务开展较为积极,因此我们在此篇报告中,着重分
随着5G技术迈入技术中后期发展阶段,除了运营商的传统通信业务,市场也较为关注运营商在云服务、IDC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有海外案例值得借鉴。我们对境外运营商的经营分析中发现日本电信运营商的B端新兴业务及海外业务开展较为积极,因此我们在此篇报告中,着重分析了日本运营商在国际化业务及海外业务的拓展情况,也对日本运营商的传统通信业务发展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供投资人参考。
新兴业务:拓展国际化的B端业务,加大相关资本开支投入。日本运营商主要包括NTT(日本电报电话)、KDDI、Softbank(软银)三家公司。考虑到各家公司所经营的B端业务类型较为接近,我们选取业务开展较早、布局较广的NTT为例来分析日本运营商的新兴业务战略:
► 专业子公司经营新兴业务:2018-2023年,NTT集团通过多次业务整合和架构调整,成立了现在的NTT DATA,经营系统集成服务、网络系统服务、云服务、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及相关服务。
► 收并购拓展国际化业务版图。NTT DATA通过多次重要收购完善自身业务版图、拓展国际化布局。例如2000年收购美国互联网服务商Verio、2010年收购美国IT服务公司Keane、2016年收购戴尔IT服务部门等。此外,NTT通过自建及并购的方式持续拓展海外数据中心业务,截至2025年4月,据公司官网及业绩公告,NTT在全球超2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150个数据中心,总负载超1,400MW。
► 垂直行业深耕:公司基于AI、IOWN(创新光与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多个垂直行业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如金融、医疗、汽车等。
传统通信业务方面,日本运营商受监管影响和技术周期影响较大,电信运营商公司通过拓展各类增值业务稳固收入水平:
► 移动ARPU:受监管影响较大,5G后周期面临下降压力。日本在电信服务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监管政策着重于公平竞争,对于过高定价和过度补贴均存在约束。例如2020年,日本政府呼吁运营商降低套餐价格。2021-2023年,日本移动ARPU呈现出下降趋势。
► C+H端增值业务:日本电信运营商开展各类增值服务寻求新的增长曲线,主要涵盖数字内容、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三大领域。我们认为日本电信运营商充分利用了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及渠道优势,增值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支撑行业公司的传统业务收入增长。
风险
移动ARPU下滑超预期;新兴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日本电信市场概况
日本通信技术迭代周期:3G、4G周期较长,当前处于5G渗透较高阶段
日本开启3G/4G/5G商用的时间分别为2001年、2010年、2020年,3G、4G周期分别为9年和10年。截至23年末,日本5G网络渗透率为40%[1],且5G用户增速自23年起开始放缓,我们认为日本5G建设和覆盖也来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电信运营商面临一定的存量市场竞争压力。
图表1:日本4G、5G用户数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日本4G、5G网络渗透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竞争格局:大型运营商主导电信市场
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参与者包括NTT(其中NTT Docomo为NTT旗下的无线通信业务子公司)、KDDI、软银(Softbank)和乐天移动(Rakuten Mobile,为乐天的子公司,未上市)[2]。由于部分公司与其子公司的名称存在相似性、公司财年口径存在一定差异,以及部分公司在多地上市,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对此类对应关系进行了整理,并将在下文统一相关口径。
图表3:日本电信运营商财年口径及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 NTT(日本电报电话):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前身为日本电报电话公社,在1985年民营化,经历了多次分拆和重组。NTT的主营业务包括移动通信、区域通信、企业业务等。目前公司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子公司经营不同的业务:1)NTT DoCoMo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拥有多项移动服务项目,如sp-mode[3]和Osaifu-Keitai[4]等;2)NTT East和NTT West,分别负责日本东部和西部的固定电话和宽带服务;3)NTT DATA则提供云计算、IT咨询等服务。
► KDDI: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2000年,DDI(主要经营国际电信业务)、KDD(主要经营固网业务)和IDO(主要经营移动业务)三家公司合并形成了今天的KDDI。KDDI拥有移动业务品牌“Au”、“povo”和“UQ”。此外,KDDI还提供固网宽带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及企业解决方案等。
► 软银公司:日本第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大型互联网公司。公司前身为日本电信,曾被沃达丰收购,2006年沃达丰分拆日本业务时被软银收购。除以Softbank和Y!Mobile品牌提供传统通信服务外,公司拥有电子支付平台PayPay、社交媒体平台LINE、搜索引擎雅虎日本等产品。
图表4:日本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及总用户数
注:1)市场占有率基于用户数量计算 ,用户数不包含IoT设备,除乐天移动外均不包含MVNO;由于小型区域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数据可获得性较差,此处仅考虑大型运营商
2)软银数据来自于日股代码9434.T,现在的软银上市于2015年,因此FY2010-FY2014数据有缺失
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拓展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等新业务
传统通信服务为基础,新兴业务带动收入增长。收入来源来看,FY2023 NTT的营业收入中28%来自于全球解决方案,主要包括IDC等业务;软银的收入中有27%来自于媒体及电子商务,即LINE、雅虎、PayPay等互联网产品。
图表5:日本电信运营商FY2023收入拆分
资料来源:各公司FY2023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兴业务:拓展B端及国际业务,AI赋能企业服务
新兴业务拓展是日本运营商近年来的发展重点,此类业务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也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新兴业务布局主要体现在:1)发展IDC、云计算业务、DX(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数字化转型)、能源业务等B端业务;2)持续拓展各类B端业务的海外市场。我们认为在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阶段,此类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
日本运营商新兴业务开展情况总览
日本三家电信运营商在B端新兴业务方面均有涉及,考虑到三家涉及的业务模式较为相似,均以数据中心、物联网、云计算、企业软件服务等业务为主,我们选取新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业务开展较早的NTT为案例进行展开分析。
NTT依托子公司NTT DATA,企业服务业务起步早、体量大、国际化发展
在日本运营商中,NTT在B端及海外业务的布局较为完善,其主要通过子公司NTT DATA在全球范围内开展B端业务。NTT DATA最早源于1967年成立的NTT数据通信局(NTT DATA Communications Bureau),是NTT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通信需求而设置的数据通信部门。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的电信业私有化改革过程中,NTT DATA从NTT的下属部门变为子公司。近年来,NTT集团对于集团内的海外和数字化业务进行了多轮整合调整。
当前,NTT DATA主要提供软件及系统开发、BPO(业务流程外包)、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业务咨询等服务。近年来,NTT的新兴业务发展较快,对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形成支撑。FY20-FY23,NTT传统通信业务(ICT及区域通信)收入CAGR为1%,营业利润CAGR为2%;全球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为B端业务)收入CAGR为9%,营业利润CAGR为28%。
图表6:NTT分业务收入及增速
注:NTT于FY21调整了分部划分口径,并对FY20进行了追溯调整,此前年份口径不可比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FY2023 NTT DATA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基于NTT的2022年发布的中期战略披露的资本开支规划,公司指引B端业务的未来布局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DX)/AI/机器人(5年投入3万亿日元)以及数据中心(5年投入1.5万亿日元)领域。我们将在下文中分别进行讨论。
DX和AI业务:长期深耕企业数字化转型,AI技术赋能行业解决方案
NTT DATA长期深耕企业DX领域,当前发展战略为以AI赋能DX。自公司成立以来,NTT DATA的业务重点便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软件类产品和服务,早期推出的产品包括银行电子结算系统、实时销售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雷达数据系统、机场清关系统等,目前则聚焦于数字营销、智慧工厂、网络安全等领域。随着AI技术的发展,NTT致力于使用AI技术来提升其产品的使用体验。
我们认为,NTT DATA 的DX业务的拓展方向包括业务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
► 业务领域方面:NTT DATA在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金融IT业务,至70年代拓展至销售、机场等其他行业的DX业务,并不断扩展至云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在众多领域都实现了较早布局,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此外,NTT DATA还通过持续的并购实现了外延式发展,进入更多新领域。
图表8:21世纪以来NTT DATA部分收并购
资料来源:NTT DATA官网,Bloomberg,RMA Consulting官网,路透社,Vectorform(现更名为Launch)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 经营地域方面:NTT DATA在国际化方面领先于其他日本的电信运营商,其于1990年设立美国分公司,开始海外扩张,至90年代末已在中国、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运营。我们认为NTT DATA海外扩张的成功与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较为相关,在海外拓展的初期,NTT DATA的客户主要为日本企业的海外分公司,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客户范围也逐渐延伸至当地企业和其他跨国公司等。截至FY23,NTT DATA的海外收入占比达60.4%。
在AI领域,NTT开发通用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用AI技术赋能行业数字化
► 通用大模型Tsuzumi:NTT 自2024年3月开始向企业提供其研发的日语大模型Tsuzumi。Tsuzumi 拥有参数大小为0.6B的超轻量级版本和 7B参数的轻量级版本。轻量级版本可以在单个GPU上进行推理,而超轻量级版本可以仅通过CPU运行,可以降低训练、推理和调优所需的成本。
图表9:Tsuzumi的日语处理能力与其他大模型的比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 垂直行业应用:Tsuzumi在推出初期主要用于医疗和客服等领域。在医疗领域,NTT与京都大学医院达成合作,使用大模型构建电子病历系统,分析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客服领域,NTT开发了AI对话平台eva,客户包括欧莱雅等公司。当前,NTT正持续拓展其在垂直行业的布局,如推出了会计、法律、销售及人事等领域的AI Agent。
IDC业务:全球布局,近年来发展重心为美国及新兴市场
数据中心为NTT近年来快速增长及重点投资的领域之一,NTT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数据中心业务,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是全球重要的IDC服务商。NTT自20世纪末开始在日本运营数据中心,同时寻求海外扩张。1998年,NTT通过子公司NTT Communications投资美国互联网服务商Verio,Verio当时的主营业务包括主机托管、网络托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互联网接入方案等。2000年,NTT Communications以55亿美元收购Verio,为其数据中心业务后续在美国和全球的拓展奠定了基础。此后,NTT通过自建及并购的方式持续拓展海外数据中心业务,近年来先后进入西班牙、南非、越南等市场。截至2025年4月,据公司官网及业绩公告,NTT在全球超2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150个数据中心,总负载超1,400MW[5],全球市场占有率约6%[6];根据公司的计划,预计未来将达到2400MW。
当前,NTT DATA运营的大部分数据中心位于海外。据公司指引,NTT将在FY27末之前投资共1.5万亿日元,以自建及并购等方式扩大数据中心业务规模,并实现数据中心业务的EBITDA翻倍(从FY23的约800亿日元提升至FY27的1800亿日元)。
图表10:NTT DATA预计于FY25-27投入运营的部分数据中心(计划截至23年9月)
资料来源:公司官方推介材料,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认为NTT的IDC业务的主要优势包括:1)规模优势:NTT DATA为中国IDC服务商以外的第三大数据中心运营商[7],且在印度等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全球布局:NTT DATA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已经将业务拓展至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在数据中心领域亦有长期布局,拥有深厚的技术和客户积累。3)协同效应:NTT DATA提供全栈式的IT服务,数据中心业务可以与DX、AI大模型、云服务等业务形成协同。
传统业务:移动ARPU受价格监管影响较大,增值业务带动业绩增长
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固网宽带等传统电信服务业务以及相关的增值业务。对于移动通信业务,监管机构对于电信运营商存在较强的约束,监管机构反对垄断和过高的定价;同时限制运营商过度补贴,鼓励公平竞争。此外,日本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内容、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拓展增值业务。我们认为,在ARPU承压的时期,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对运营商传统业务收入的稳健增长形成支撑。
移动ARPU:监管限制过高定价;同时促进公平竞争、防止非理性价格战
日本于2010年开启4G商用,2020年开启5G商用。自2010年以来,日本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业务ARPU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0年-2019年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升降不一,2019年至今移动ARPU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图表11:日本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
注:1)KDDI部分年份仅披露ARPA(average revenue per account)数据;2)软银上市前的数据缺失;3)NTT于FY21调整了ARPU口径,新口径下当年ARPU相较旧口径下降60日元,此处采用新口径
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日本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同比增速
注:1)KDDI部分年份仅披露ARPA(average revenue per account)数据;2)软银上市前的数据缺失;3)NTT于FY21调整了ARPU口径,新口径下当年ARPU相较旧口径下降60日元,此处采用新口径
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反对价格战政策:限制运营商过度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合约期+终端绑定是各国运营商常用的通信套餐模式,一方面通过合约期约束减少用户流失;另一方面往往伴随着补贴手机终端等硬件绑定,加强用户粘性。但与此同时,由于过长的合约期会限制用户更换运营商;且规模更大、资金实力雄厚的运营商更有能力采用补贴政策来吸引客户,日本监管机构对于合约机+终端补贴的模式存在一定约束。
2019年,日本议会通过《电气通信事业法》修正案,要求电信运营商修改通过高额通信费填补手机终端折扣的机制,以及长期约束用户的销售模式,促进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日本政府对电信运营商的监管法律为《电气通信事业法》。2019年,日本议会以促进电信运营商竞争为目的修订了这部法律。在当时,日本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捆绑售卖手机与通信套餐的方式,并在用户购机时与用户签订一定期限的合约,运营商往往会将合约款的一部分通过补贴在合约期内逐月返还给客户。修订后的法律将用户提前取消套餐的违约金设置为不超过1000日元,降低了用户更换套餐及更换运营商的成本。修正案还规定运营商有义务推出不与手机绑定的套餐,从而使手机费用和通信费用分离。此外,修正案对合约机的补贴限额做出了规定,以避免运营商采用高额通信费+高额补贴+合约绑定的销售模式。
通信费用监管:政府出于促进新技术普及、改善民生等目的压降套餐价格
2020年,日本政府呼吁运营商降低套餐价格。2019年以前,日本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套餐主要有高价位的超大流量套餐(通常≥50GB/月或无限流量)和低价位的小流量套餐(通常≤5GB/月)两类,使得流量需求大于5GB/月的用户不得不购买高价套餐。
在日本政府及总务省呼吁降价后,NTT、KDDI、Softbank均在2020年-2021年发布了价格低于3,000日元/月的套餐,包含每月20G流量,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东京地区20GB 4G流量的平均价格从2020年3月的8,175日元下降至2021年3月的2,973日元,同比降低约64%。我们认为更加丰富的套餐选项影响了长尾客户的套餐选择,价格监管政策的出台是日本移动ARPU在2020年以来单价下降的主要原因。
图表13:KDDI在2020年日本政府呼吁降价后推出了新品牌Povo
C+H端增值业务:聚焦数字内容、生活服务及金融服务等新领域
在移动业务ARPU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日本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展各类增值服务寻求新的增长曲线。这些增值业务主要涵盖数字内容、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三大领域。以NTT为例,其C+H端增值业务包括孩童抚养支持、娱乐、购物、设备维修、投资、贷款与保险等。
图表14:NTT 公司C+H端业务布局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字内容:以技术创新赋能数字内容
日本电信运营商开展的数字内容业务主要包括影音、电视、游戏等。
► 流媒体平台、VR平台等产品是影音领域的重点布局方向。例如日本运营商NTT当前运营流媒体平台Lemino(视频、音乐、电子书等)和d-anime Store(动漫内容)。截至FY23末,Lemino月活跃用户(MAU)超过600万,d-anime Store订阅用户超过300万。
► 5G商用后,电信运营商通过与游戏产业链企业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云游戏业务。5G技术适合于大流量低时延场景,需要高速网络的云游戏就是C端的典型代表场景,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合作推出此类服务。
生活服务:积极开展外部合作,拓展生活服务边界
日本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生活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购物、生活服务等。
► 电信运营商常通过与连锁商超或电商平台合作的方式布局购物相关业务。2024年2月,KDDI宣布发起对连锁便利店集团罗森的要约收购[8];7月,罗森完成私有化退市。随后,KDDI与三菱商事、罗森达成合作,合作计划涵盖多个方面。在企业层面,KDDI将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对罗森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消费者层面,KDDI希望通过合作推广其支付服务au pay,同时基于罗森的门店网络进一步拓展客户,在罗森便利店购物所获得的三菱商事会员计划ponta的积分将可以用于抵扣部分通信费。
► 电信运营商依托用户数及数智化优势,提供便捷、高性价比的生活缴费服务。KDDI的移动业务品牌au提供au electricity服务,用户可通过au electricity缴纳电费,且可以选择将电费与通信套餐费用绑定以获得优惠。FY23,KDDI电力业务ARPU为880日元。
金融服务:广泛布局银行、证券、电子支付等业务
日本电信运营商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布局较为广泛,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
► 证券领域:2023年10月,NTT宣布收购Monex集团旗下Monex证券49%的股份。Monex证券是一家在线证券经纪公司,截至2024年8月,Monex拥有265万个账户,其中约150万为活跃用户。
► 银行及信用卡领域:KDDI亦与三菱商事合作成立了自分银行,提供存贷、理财等业务,在2023年发布的Money-Katsu通信套餐,用户若使用该银行提供的服务,则可以享受通信费折扣。
► 电子支付领域:软银旗下的PayPay是日本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支付平台之一。在软银于2023年10月起推出的新一批通信套餐paytoku中,用户享受的折扣与其在PayPay上的GMV相关。软银的目标是通过此类折扣鼓励客户增加使用PayPay的频率。FY23,软银公司的金融服务收入为2,328亿日元,同比+64%。
我们认为日本电信运营商在C+H端的增值业务战略与国内运营商的“连接+应用+权益”具有相似之处,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特有优势:1)基础设施优势赋能数字内容“应用”,作为电信基础服务的提供者,运营商拥有质量较高的网络资源,与数字内容类的应用结合有利于运营商向下游应用服务进一步延伸,提供给用户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服务,应用会员与移动套餐的结合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客单价。2)销售渠道优势赋能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权益”。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C端用户数量及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与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品牌合作有利于丰富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
资本开支:无线投资随技术周期下降;新兴投资增加
日本电信运营商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长。日本市场:FY10-FY23,NTT和KDDI的收入CAGR分别为2.0%和4.0%;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5.13%和7.25%,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FY16-FY23,软银公司收入CAGR为7.5%,归母净利润CAGR为4.8%,公司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源于对Z Holdings的并购,该笔交易使得FY19收入同比+29.8%。
图表15:日本电信运营商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注:Softbank FY19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源于对Z Holdings的收购[9]
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日本电信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4G建设以来,日本电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规模呈现一定周期性变化。我们将在下文分别分析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资本开支的变动趋势。
新兴业务:伴随AI浪潮,资本开支向IDC等新业务倾斜
在一代通信技术的后周期阶段,无线业务资本开支下降,资本开支向新兴业务倾斜。随着AI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年来日本运营商致力于发展IDC、AI等新兴业务,向相关领域投入资本开支。以NTT为例,2023年起,向“全球解决方案”领域投入超5000亿日元资本开支;KDDI也在2023财年加大了对于数据中心的投入。
图表17:NTT资本开支结构
注:FY24E数据为公司指引;“全球解决方案”与IDC、云等相关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KDDI资本开支结构
注:FY23有线及其他业务资本开支大幅增加主要源于收购加拿大的数据中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NTT为例,近年来公司的新兴业务资本开支持续快速增长。FY20-23,NTT全球解决方案业务的资本开支CAGR为26%。据公司官方公告指引,新兴业务资本开支占总资本开支比重在未来将持续提高,NTT的FY23-27总资本开支约12万亿日元,其中约8万亿日元将投入于增长领域(Growth Area),其中主要投向包括IOWN(创新光学和无线通信网络,Innovative Optical&Wireless Network)等技术研发、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AI、机器人、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此外,KDDI也预计在中长期内将投入约1万亿日元建设适配AI训练等需求的数据中心。
图表19:NTT FY23-27资本开支投向指引
资料来源:公司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传统通信服务:技术周期为核心影响因素,基站共享带来资本开支下降
无线通信等传统电信业务的资本开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直接相关,往往呈现出在一代技术的早期建设阶段资本开支规模上涨,在后周期阶段资本开支下降的趋势。我们在报告《电信服务全球研究系列:美国电信运营商篇》中分析得到:由于美国运营商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通信业务,技术周期为美国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决定性因素。
在日本市场中,技术周期同样为传统电信服务业务资本开支的核心影响因素。以NTT为例,在4G周期前期资本开支高峰后,FY13-FY16无线业务资本开支快速下滑,CAGR约为-7.6%,随后稳中有降,FY16-FY21无线业务资本开支CAGR为-0.9%。
图表20:日本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金额及同比增速
注:1)NTT FY16及以前、KDDI FY13及以前采用J-GAAP会计准则,此后为IFRS会计准则,软银采用IFRS会计准则;2)部分年度由于会计准则变更或公司未上市,资本开支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NTT FY12-FY20无线业务资本开支
注:NTT自FY17启用IFRS会计准则,FY21后公司调整资本开支结构划分口径,不再披露无线业务资本开支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推介材料,中金公司研究部
基站共享计划带来运营商无线通信业务资本开支下降。2019年7月,KDDI与软银达成基站共享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共同建设5G基站,这项计划于FY20-FY23期间节省双方各约450亿日元的资本开支。2024年5月,KDDI和软银达成新的协议,基站共享的范围由位于农村的5G基站扩大至全国的5G和4G基站,新的共享计划预计将于FY20-FY30期间减少双方的资本开支各约1200亿日元。我们认为,在日本近年来移动ARPU下滑、传统业务收入承压的背景下,基站共享带来资本开支下降,或有助于帮助电信运营商利润及现金流保持稳健。
图表22:日本运营商财务指标速览
注:1)日期采用财年截止日期(次年的3月31日);2)所有公司业绩及经营数据均来自于Bloomberg导出,采用日本市场上市代码(9432、9433、9434);股价及汇率数据来自于Wind导出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提示
移动ARPU下滑超预期。日本运营商处于5G技术的后周期,移动ARPU面临技术周期后期的增长压力。同时日本电信业监管机构同样对于运营商移动ARPU有较严格的监管要求,行业公司存在传统通信业务客单价下降超预期、影响业绩稳定性的风险。
新兴业务开展不及预期。运营商在经营云计算、IDC、边缘计算等新兴业务时,也面临来自于互联网企业和其他科技类企业的竞争。同时,新兴业务要求较多的资本开支投入,存在项目回报不及预期的风险。
[1]渗透率基于日本总务省披露的契约数数据计算,计算方式为5G Subscriber/(5G Subscriber+4G Subscriber+3G Subscriber+2G Subscriber),我们认为该数据近似于5G网络渗透率,下同。该数据口径与运营商所披露的可能不同,例如据KDDI公告,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5G契约浸透率(渗透率)为64.2%。
[2]乐天移动于2020年4月进入移动通信市场
[3]sp-mode为基于4G网络的安全增强服务,功能包括邮件过滤、位置信息管理、网站访问权限管理等
[4]Osaifu-Keitai为一种电子支付技术,该服务利用索尼开发的FeliCa芯片,支持非接触式的数据交换。通过与商家的FeliCa读卡器交互,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支付
[5]截至2024年底,来自于公司2025年2月的官方IR presentation.
[6]来自公司2025年2月的官方IR presentation,1 Not including Chinese business operators. Prepared by NTT based on Structure Research May 2023 Report
[7]来自于NTT投资者官方网站2023财年的公开推介材料表述
[8]另50%的股份由三菱商事持有。
[9]资料来源:https://www.softbank.jp/en/sbnews/entry/20210302_02
本文摘自:2025年4月28日已经发布的《电信服务全球研究系列:日本电信运营商篇》
车姝韵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50005 SFC CE Ref:BTM272
童思艺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60015 SFC CE Ref:BVD355
赵丽萍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6060004 SFC CE Ref:BEH709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