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哭了,我们还要不要做好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07:25 1

摘要:于东来宣布要关掉胖东来的那个晚上,“听说那个给员工发钱的老板要关门了?这世道真是容不下老实人。”这话像根刺扎进心里——连不识字的卖菜大妈都懂得心疼的人,怎么就被逼到走投无路了?

于东来宣布要关掉胖东来的那个晚上,“听说那个给员工发钱的老板要关门了?这世道真是容不下老实人。”这话像根刺扎进心里——连不识字的卖菜大妈都懂得心疼的人,怎么就被逼到走投无路了?

1.鸡蛋里挑骨头的时代

去年冬天,我家楼下那开了二十年的馒头店,突然就关门了。老板老李临走前,蹲在店门口抽着烟:“现在呀卖个馒头都得像个圣人似的。有的人说我面黑,是用了地沟油;有的人嫌馒头太白,是加了漂白粉。”这就让我想起了总给环卫工留热粥的那个早餐铺子,老板现在盛粥的时候,总会对着手机镜头转上一圈:“大家看清楚了,这碗可没回收啊!”

我们似乎陷入了怪圈:见人铺桥修路,首先去查一查有没有偷工减料;听说谁捐钱助学,接下来立刻怀疑是不是诈捐避税。就像村里的王大爷所说:“现在夸个人都得留半句,而且生怕明天就被打脸。”可那些举着放大镜找茬的人,他们自家的米缸其实都没这么仔细地检查过。

2.泼脏水成了发财路

做自媒体的朋友跟我说了个秘密:“现在黑红也是红。你看那个说于东来苛待员工的视频,播放量比人家正经声明高八倍。”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有个专门碰瓷的小团队在群里讨论:“下个月瞄准哪个良心企业?越是口碑好的越容易带节奏。”

这些人精得很。他们清楚,看客就爱瞧两件事儿:有钱人呐,倒霉;老实人呢,翻车。就如同村口嗑瓜子、看热闹的老太太那般,不在意那真相,只为图个新鲜刺激。有人编了顺口溜:“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不过他们没道出的是——跑断腿呀,终究追不上谣言的翅膀。

3.好人都是哑巴吃黄连

我家对门的刘老师,支教了十年,去年在抖音上发了孩子们读书的视频。结果居然有人留言:“穿得这么破,肯定是摆拍。”“指甲那么干净,作秀吧。”现在她拍视频时,总会先拍教室的全景,而且甚至连孩子写字的铅笔头都要特写。上周她苦笑了一下,跟我说:“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发那个视频。”

这种故事就像野草一样迅速地生长着。城西修车铺的老周,以前总是高高兴兴地免费为老人修理自行车,不过自从被人说成“用次品更换零件”之后现在每次修车之前都要十分严肃认真地签署协议。看着他慢慢地从工具箱里拿出两份相同的合同,我居然感觉心里隐隐作痛——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好事竟然还得带着一位律师呢?

4.总有人在缝补破洞

但总有些瞬间让人相信光的存在。听说于东来要关店,有个大姐连夜坐火车从郑州赶来,抱着三年前买的电饭煲在商场门口哭:“这锅是洪水时你们半价卖的,不能关啊!”清洁工王姐把攒了三年的加班费拍在柜台上:“于总这钱你拿去周转,当我提前充购物卡。”

这些普通人的反应呀,让我联想起汶川地震那会儿的“馒头爷爷”。当年呐他每日都往灾区送去500个馒头呢;被质疑“借灾炒作”之际仅仅说了一句:“明天还送。”后来人们竟发觉,他甚至于把自己蒸馒头用的面粉袋都给捐出去啦。

5.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买食材的时候,多跟摊主说一声“谢谢”便可;看到那令人温暖的视频,别着急找瑕疵啦,而且先去体会那份美好;听闻有人行慈善之举,就做个“傻乎乎”的人真诚地给对方点个赞。这样的小事情,好像往池塘里投石子一样,泛起的涟漪会慢慢扩散,最终会蔓延到边缘。

平台确实应该多留意些。昨天瞧见某APP将辟谣信息放置于开屏广告位,这种做法虽显得笨拙,不过却切实有效。正如我爷爷所言:“好的东西需置于高处,不好的东西得埋入土里。”

于东来能否留下来,得看我们愿不愿意舍弃。每次走过亮着灯的胖东来,我都觉得那不仅是超市,更像是立于悬崖边的镜子,能照出人间的冷暖,亦能照见世道的良心。当这样的镜子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难道不会连自己究竟长啥样都给忘了吗?

来源:海王的冒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