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370亿的“村书记”,花1.2亿为村民建326栋别墅,钱从哪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09:07 2

摘要:村书记,顾名思义就是村官,跟有钱挂上钩,就会给人一种贪污受贿的感觉,除非是上三代的努力积累的家底比较厚,要不然就建议严查了。

村书记,顾名思义就是村官,跟有钱挂上钩,就会给人一种贪污受贿的感觉,除非是上三代的努力积累的家底比较厚,要不然就建议严查了。

他根不仅成为了最有钱的村书记,还自掏腰包花了1.2亿的人民币为村里人建造326栋别墅,完美的诠释了“苟富贵勿相忘”。

他就是高德康,一位腰缠万贯的村书记,从去年的财富数据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价已经高达370亿元,一位村书记究竟是哪来的这么多钱?

只因为意外的一眼,他便紧紧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最后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高德康的家里祖上三代都是做裁缝的,父母都希望他可以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便把他送去上学。

可是,家族的遗传与日常耳濡目染的影响,让他逐渐对针线有了兴趣,于是堂堂七尺男儿最后还是从父辈人的手里接过来这一份传承。

1966年,高德康初中一毕业就无心学习了,开始围在家里人的旁边学着大人的样子摆弄着手里的针线。

父亲一开始并不想让他干这一行,便劝说他去继续学习,可是他却意外的发现儿子在剪裁上非常的有天赋,于是就倾囊相授,以后靠着这门手艺讨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德康上手很快,不到20岁就可以独立成衣了,于是附近的人都知道裁缝家的小儿子是一个天才。

就在生活事业稳步发展的时候,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悄然而至。

1975年,高德康上门为附近的一位教授做衣服,丈量尺寸的时候,偶然间瞥见报纸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的新闻,队员身上的衣服吸引了他的注意。

经过了解,这种衣服是羽绒服,类似于冬天穿的大棉袄,只不过这种美观好看,轻薄也保暖,性价比很高。

要不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创业,都需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指不定哪一眼,那一瞬间的接触就让你看到了机会。

这次惊奇的发现,对高德康的冲击很大,毕竟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还没见过这种羽绒服,倘若自己能做起来,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个想法一直在他的脑海里酝酿,通过了为期半年的考察,他最后召集了村子里11名村民准备开始创业,并取名为“山泾服装厂”。

8台缝纫机,1辆自行车的发家史

尽管他的手里积攒了一些积蓄,可是对于创业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对于成功来说,机遇很重要,自身能力也一定要跟的上,要不然即使机遇来了,也抓不住,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落下个空欢喜。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高康德这几年一直勤恳的在裁缝领域精进,还对羽绒服这个产品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那就是钱,无奈的他就只好购买了8台缝纫机,和1辆老式自行车,就是他所有的固定资产装备了。

万事开头难,难题就像是大山一样,翻过了一座又一座,最后才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康德在之前以精湛的技术积攒了一些人脉,于是很快就拿到了第一批订单,只是自己兜里早就比脸还干净了,原材料的钱去哪里凑呢?

无奈就只好到村子里四处借钱,最后凑齐了订单材料的钱,很快就开始就开始投入生产了,只不过经费依旧是很紧张。

为了节省成本,经常一个人骑着大自行车来往于常熟跟上海两地,无论刮风下雨,自然环境多么的恶劣,他都雷打不动日复一日的坚持。

好在,这一批的订单顺利完成了,他们这12个人也小赚一笔,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就跟现在打工人上班一样,在发工资的那一天总是干劲儿满忙,之后的状态就再议了。

拿到这笔钱之后,高德康并没有懈怠,除了把自己自行车换成摩托车之后,剩下的钱就用来招收工人,扩大工厂了。

毕竟常熟距离上海足足有200公里的路程,自行车轱辘都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了, 可是他却从不觉得辛苦。

1982年,高德康在上海发现一种盘花纽扣、中西式结合的棉袄罩衣,品牌叫“圣诞”,通过80件服装试加工,拿到订单。这也是山泾服装厂第一次开始做高品质的品牌服装的代加工,狠狠的赚了一笔。

高德康这时候厂子里有人,手头上有钱,终于可以进军羽绒服行业了,不再是之前别人需要啥,他就生产啥的时候了。

既然选择了就去坚持,只要是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怀疑市场,怀疑产品,就是不怀疑自己,所以创业总是半途而废。

高德康能有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足足沉淀准备了16年的时间,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了解市场产品,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1992年,高德康创立了“波司登”羽绒服的品牌,这一刻他等的太久了,一成立就开始大量的生产羽绒服。

或许是因为羽绒服在他的心里埋下的种子太久了,就以为大家会跟他一样非常的渴望羽绒服,但是结果与预期出现了偏差。

1994年,一口气竟然生产了23万件,最后只卖出了10万件,了解原因才知道,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羽绒服的需求不一样。

为了真切的感受到北方人民的需求,他亲自来到北方地区,通过自身感受与寻访民众来了解人民对羽绒服的需求,回去之后就立即投入了生产,只是,原先生产出来的羽绒服该怎么进行处理呢?

1995年夏天,高德康在北京的王府井进行了反季销售,通过低价处理原先积攒的羽绒服,近两个月就有500万元的回款。

他在亲自调研北方市场之后,对原先的羽绒服进行了创新,紧接着就生产了68万件的羽绒服,一年就卖出了62万件,是去年的6倍,一跃成为了全国的销量冠军。

从这之后,高德康创立的波司登羽绒服在中国的服装领域也算是站稳脚跟了,他也因此享誉国内外。

2006年,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还邀请高德康去演讲,为学生讲述一下中国企业家品牌经营理念和精神。

2007年,不负众望的高德康就带着波司登在香港上市,被称为“羽绒服第一股”,他的身价也因此翻倍。

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波司登也会受到市场的影响,经历波动,但是高德康每一次总能以惊人的智慧与长远的战略眼光,带领企业走出危机。

高德康从一无所有的裁缝到身家百亿的富豪,这一路走来他深知底层老百姓的不容易,经常会在社会上做一些公益,回馈社会。

从1999年开始,他就前后花费了1.2亿的人民币为村里每一户人家都盖上了别墅,总共事326栋,还发展村子里的经济,并把村子改名为“康博村”

除此之外,他还为2008年遭受特大雪灾的河南人民捐赠了价值1亿多元的羽绒服,还在2009年,四川泸州修建高速公路时特意多给了8000万预算在大桥两侧增加人行道,实际解决过江难的问题,还在“5.12汶川地震”之后,捐款捐物高达8300多万元等。

这些都只是,高德康慈善的冰山一角,他是一位腰缠万贯的村书记,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父母官,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参考资料:

经济日报: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永远脚踏实地

澎湃新闻:从这场穿越45年的舞台剧,看中国品牌波司登的全球进阶之路

中国网: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做慈善是比做羽绒服更温暖的事业

来源:小符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