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管理】小麦后期田间恶性杂草如何进行防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22:15 2

摘要:在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的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些杂草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快,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若不及时防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从人工、化学、生物和农业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小麦后期田间恶性杂草的防除方法。

在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的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些杂草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快,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若不及时防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从人工、化学、生物和农业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小麦后期田间恶性杂草的防除方法。

节节麦

一、人工拔除

人工拔除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除草方式,尤其适用于杂草数量较少、分布零散的田块。在小麦后期,一些恶性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等可能已经开花结籽,人工拔除时一定要注意连根拔除,避免杂草残留根系继续生长或种子散落田间,导致来年杂草滋生。拔除的杂草要及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防止其再次传播。虽然人工拔除费时费力,但它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除草方法。

麦田里的雀麦

地头的雀麦

二、化学防治

小麦灌浆期原则上不建议喷施除草剂,因为此时小麦对药剂敏感,喷施除草剂存在较大风险,但在特殊情况下,若做好防护措施,也可谨慎操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不建议喷施的原因

易产生药害:灌浆期小麦对除草剂较为敏感,药剂一旦被小麦吸收,可能干扰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叶片发黄、干枯,甚至影响麦穗灌浆,出现瘪粒、空粒等情况,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

影响残留:临近收获期,除草剂残留问题不容忽视。此时喷施除草剂,药剂可能残留在小麦籽粒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影响小麦的食用和销售。

除草效果有限:灌浆期杂草生长已趋于成熟,抗药性增强,除草效果往往不理想。同时,小麦植株高大茂密,会影响药剂对杂草的覆盖,进一步降低除草效率。

(二)特殊情况,需要施药的处理

除草剂选用:若杂草数量众多,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可在仔细评估后,选择对小麦相对安全、持效期短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降低用药浓度。例如,对于阔叶杂草,可选用低浓度的氯氟吡氧乙酸、2 甲 4 氯钠等,对于禾本科杂草,可使用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但必须需先在小面积区域进行试验,观察 2 - 3 天,确认无药害后再扩大使用范围。

严格施药操作:选择在晴天无风、气温适宜(10℃ - 25℃)的时段施药(如傍晚),此时温度逐渐降低,可减少药剂蒸发和漂移。采用定向喷雾的方式,使用带有防护罩的喷头,尽量使药剂只接触杂草,避免喷到小麦植株上。同时,要确保喷雾均匀,避免重喷和漏喷。

注意事项:避免在高温、低温、雨天或大风天气施药。施药时,要使用雾化效果好的喷雾器,均匀喷洒药剂,确保杂草充分接触到药液。同时,药剂的使用浓度和剂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置,避免对小麦造成药害。还有,要注意避免药剂漂移到周边的敏感作物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野燕麦

野燕麦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控制杂草生长的方法,具有环保、持久的特点。例如,释放一些以杂草为食的昆虫,如豚草条纹叶甲,它可以专门取食豚草,抑制其生长繁殖;也可以利用微生物除草剂,如鲁保一号,它对菟丝子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虽然见效相对较慢,但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可持续的除草方式。

四、农业措施

(一)合理轮作

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改变杂草的生长环境,减少恶性杂草的滋生。例如,小麦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由于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一些在小麦田生长良好的杂草,在其他作物田中可能无法适应,从而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二)深耕翻土

在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翻土,将杂草种子深埋地下,使其无法正常萌发。深耕深度一般在 20 - 30 厘米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数量,降低来年杂草的发生基数。

(三)覆盖除草

在小麦生长后期,可以采用覆盖的方法来抑制杂草生长。例如,使用秸秆覆盖,将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在田间,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能阻挡杂草的光照,抑制杂草生长。同时,秸秆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小麦后期田间恶性杂草的防除需要综合运用人工、化学、生物和农业措施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除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确保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编辑:新驿农业,综合网络内容

来源:自己村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