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作物对乙烯利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尤其是苗期、花期和幼果期的作物更易受药害。以下是小编总结的对乙烯利较为敏感的作物类型及具体表现,如有不妥希望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不同作物对乙烯利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尤其是苗期、花期和幼果期的作物更易受药害。以下是小编总结的对乙烯利较为敏感的作物类型及具体表现,如有不妥希望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一、高敏感作物(易发生严重药害)
1. 葫芦科作物
黄瓜、西瓜、甜瓜、南瓜等
敏感时期:苗期(1-4片真叶期)、花期、幼果期。
药害表现:
苗期误用乙烯利(即使低浓度)可能导致雌花过量分化,雄花减少,植株矮化、畸形,后期结瓜能力下降。
花期或幼果期喷施会引起落花、落果,果实畸形(如尖嘴瓜、弯瓜),甚至化瓜。
注意:葫芦科作物通常仅在特定需求(如黄瓜定向控旺)时谨慎使用,需严格控制浓度(一般≤50ppm),且避免全株喷施。
2. 豆科作物
大豆、菜豆、豇豆、豌豆等
敏感时期:苗期至初花期。
药害表现:
苗期接触乙烯利易导致茎秆矮化、节间缩短,叶片皱缩、黄化脱落。
花期用药会严重抑制花芽分化,造成大量落花,结荚率降低,甚至豆荚畸形、空瘪。
提示:豆科作物对乙烯利极敏感,生产中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特殊控旺需求(如大豆后期倒伏风险),需咨询农技人员后极低浓度试用。
3. 伞形科作物
芹菜、胡萝卜、香菜、茴香等
敏感时期:全生育期(尤其是幼苗期)。
药害表现:
幼苗期喷施会抑制生长点,导致植株停滞生长,叶片内卷、发黄。
成熟期用药可能导致叶柄脆裂、提前抽薹,胡萝卜肉质根畸形、表皮粗糙。
4. 茄科部分嫩叶作物
辣椒(幼苗期)、茄子(花期)
敏感表现:
辣椒幼苗接触乙烯利易出现叶片皱缩、生长停滞,移栽后缓苗困难。
茄子花期用药可能导致花柱异常,落花严重,坐果率下降,果实出现僵果或畸形。
二、中等敏感作物(需谨慎使用)
1. 叶菜类作物
菠菜、生菜、油菜、白菜等
敏感时期:苗期至莲座期。
药害表现:
低浓度可能抑制叶片扩展,叶色加深;高浓度导致叶片边缘焦枯、黄化,甚至全株萎蔫。
油菜花期用药可能导致角果发育不良,籽粒瘪小。
2. 果树类(花期及幼果期敏感)
樱桃、草莓、桃树、梨树、柑橘等
敏感时期:花期、幼果膨大期。
药害表现:
花期喷施易引起落花、雄蕊败育,坐果率降低(如樱桃、桃树落花严重)。
幼果期用药可能导致果实发育受阻,出现畸形果(如草莓果实肿大变形、柑橘裂果)。
注意:果树使用乙烯利多用于后期催熟(如香蕉、芒果),需严格在果实转色期使用,避开幼嫩组织。
3. 禾本科作物(苗期敏感)
玉米、水稻、小麦(幼苗期)
敏感表现:
玉米3叶期前误用乙烯利会导致茎基部过度矮化,根系发育不良,后期易倒伏。
水稻苗期喷施可能抑制分蘖,植株簇生,穗小粒少。
三、敏感作物的替代
方案
若需对敏感作物进行生长调节,可优先选择其他安全性更高的调节剂:
控旺需求:葫芦科、豆科作物可改用 矮壮素(CCC) 或 甲哌鎓(缩节胺),按说明低浓度定向喷施。
催熟需求:葡萄、番茄等可改用 脱落酸(ABA) 或 1-甲基环丙烯(1-MCP)(用于采后催熟,避免田间使用)。
促花需求:黄瓜等作物可通过 温度调控(夜间低温)或 二氧化碳施肥 替代乙烯利诱导雌花。
图片来自网络
四、使用乙烯利的通用禁忌
1. 绝对禁用情况:
所有作物的幼苗期(1-3片真叶)、花期、刚坐果的幼果期(果径<2cm)。
高温(>30℃)、高湿(湿度>85%)天气下,避免对敏感作物施药。
2. 浓度红线:
敏感作物(如葫芦科、豆科)田间喷施浓度严禁超过 50ppm,且需定向施药(如仅喷果实,避开叶片)。
3. 混配禁忌:
避免与 碱性药剂(如石硫合剂)、其他促衰老调节剂(如脱落酸)混用,以免加重药害。
敏感作物记忆口诀
瓜豆伞形叶菜类,苗期花期要注意;果树幼果莫沾药,禾苗三叶前远离。
使用前务必查阅具体作物的用药指南,或先进行小范围安全性试验,确保无药害后再推广。
来源:科学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