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敬畏学问(增订本)》是国际关系理论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秦亚青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自2006年以来在生活、求学和讲学中的所思所想。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作者对父亲的印象和记忆,另一类是求学教学的经历。作者在自己的求学、治学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做学问的个中滋味,联
让书香与您常伴
敬畏学问(增订本)
内 容 简 介
《敬畏学问(增订本)》是国际关系理论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秦亚青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自2006年以来在生活、求学和讲学中的所思所想。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作者对父亲的印象和记忆,另一类是求学教学的经历。作者在自己的求学、治学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做学问的个中滋味,联想到父亲教导的对待学问应有的态度,将书名定为“敬畏学问”。本次增订,作者添加了六篇随笔,凝练了他近年来生活、工作中的感悟。
作 者 简 介
秦亚青,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原院长。曾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联合国名人小组研究队成员、10+3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员、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员、中日韩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员。
目 录
序
2006年
信封
贺年卡
钢笔
记忆中的父亲
2007年
趵突泉
《美食家》与老苏州茶酒楼
敬畏学问
翻译的体悟
闲中出学问
偶然与幸运
2008年
心的阅读
Ditchley的冬天
梦中的普罗旺斯
2009年
棋局
高考1977
普林斯顿印象
治学的境界
画中有我,画外无我
2010年
寻找心情
秦淮河
陶老师
2011年
密苏里之一:求学
密苏里之二:上课
密苏里之三:打工
2012年
祖籍
家谱
2013年
哈佛学苑
父亲的最后一封信
奥克兰讲学
哈佛印象
教书的体会
2020年
把玩学问
盲人摸象与学海无涯
2021—2025年
王阳明的花
似无相关却相关
在水美术馆
沉香
附录
秦亚青--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索的行者
愿为中国学派和大师的诞生奠基——记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
Qin Yaqing on Rules vs. Relations, Drinking Coffee and Tea, and a Chinese 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An Accidental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st
后记
再版后记
他是国际政治领域的灯塔学者,也是父亲眼里总在灯下伏案的儿子;他是大学讲坛上从容论道的教授,也是秦淮河畔提笔写尽人间温情的旅人。从父亲信笺上的墨迹到哈佛学苑的砖墙,从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到密苏里大学的寒窗岁月,从Ditchley庄园的冬日到在水美术馆的光影,国际关系理论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秦亚青将三十载治学心路与人生体悟凝于笔端,在《敬畏学问(增订本)》中展露象牙塔外更真实的心绪。
全书没有艰深术语,唯以温润平实的文字与读者促膝长谈,字字皆是学者褪去光环后的生命沉淀,既可以让学术研究者一窥学界泰斗的治学之道,也可以让现代忙碌的都市人在等咖啡时、在通勤路上随手翻阅,重启深度思考。此外,本书特邀著名哲学家赵汀阳先生亲绘封面插画,力邀书画大家赵德亮先生题写书名,书文互成,文墨相生。
学问不在高阁,而在对世界保持敬畏的每个瞬间。以下内容节选自书中一篇。
趵 突 泉(节 选)
我每次到趵突泉,一定会去李清照纪念堂看一看。大概是很小的时候,父亲喜欢易安的词,有时会念一些,比如“应是绿肥红瘦”,“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等。受到父亲的一些熏陶,我也喜欢这位老乡诗人才女。有一段时间,最爱默念一番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叠字尤其用得出神入化,令人过目难忘。古人见到月落花残,自是潸然泪下。易安的词是写得很好,读她的词,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那也是一个一生独居独处的人,笔下总是离不开她家小园中的花草鱼虫。通过这些小生命,她探索的却是死亡,把死亡比作与她同乘一辆马车的旅客。她完全没有同时代诗人惠特曼“船长,啊,船长”那等美国人乐观豪放的粗线条性格。但是,狄金森有狄金森的情感,那些虫草花鸟都有了生命和愁思,都有了希望和失望,都有了死亡。或许李清照比狄金森还要惨一些,因为狄金森毕竟没有结过婚,而李清照则是结过婚,且夫妻感情极好,所以后来更感离别之愁。或者说狄金森更惨一点,因为她连一日的赵明诚也没有,美好都是想象出来的,凄惨却是体味出来的。记得父亲带我去趵突泉的时候,说他更喜欢赵明诚,因为赵明诚不事张扬,精于金石,慎思深刻。不过也是一世坎坷。
李清照
父亲带我去趵突泉的时候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进门后先去了李清照的小院。当时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郭沫若写了很多字,比如淑玉堂、李清照纪念堂、一代词人、传颂干秋等等。一代词人容易,词写得好便是;传颂千秋难,因为不仅是词写得好,人也得端正。自从孟子以来,“德”便成为人事和天事。父亲一生也是喜欢四处游览,尤其是些名胜古迹。他话很少,多是看,但也会给我讲些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淑玉泉的来历,还有李清照的家在离济南不远的章丘百脉泉,百脉泉处处是流水等等。
智者乐水,易安一生愿傍水。我也喜欢水,只不过我非智者。20世纪80年代在济南上学的时候,有暇时我也会去趵突泉。记得有一年秋天,李清照纪念堂的小院中摆满黄花,与青砖相称,黄花含羞,青砖朴实,分外动人。人似在菊花丛中漫步,也似在易安魂灵中徘徊。现在的李清照纪念堂还是两进小院,但后院多了两个展厅,里面做了蜡像,有李清照,有赵明诚,还有清照的父母,摆作清照父母教女成才的场景。愕然中想到了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就是写《世界是平的》一书的那位大名鼎鼎的记者,他在《凌志车与橄榄树》中写过自己在多哈古清真寺边看到的麦当劳巨型标牌时的感触。不过,弗里德曼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别人出钱让自己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李清照哪有这般福气。
趵突泉
当年父亲带我从清照小院出来,便去了趵突泉看水。记得那时的水和今年的差不多,也是从容翻腾,也是锦鳞游泳。赏心悦目之后,就走进了泉边的茶室。茶室匾额题“望鹤亭”,两边也有一楹联,上联是“滋荣冬茹温常早”,下联是“润泽春茶味更真”,这是曾巩的诗句,关友声的书法,我很喜欢。里面人少,父亲带我走到靠泉的窗边,坐下,要了一壶绿茶,边喝边看泉水游人。我当时还小,坐了一会,就又跑了出去,看泉水、看游鱼。但父亲一直靠窗坐了很久,最后茶已没有一点颜色。随着回忆,我又走进了茶室。茶室还在,匾额还在,楹联还在。但茶室已被隔成两间,外面是大间,现在是一个超市,各种食品和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但很是杂乱。茶室挤至里间,竟是没有一个客人。十分喜欢,忙坐下,说要一壶铁观音。店家说不卖茶了,今天是腊月二十六,十二点下班,现在是十一点四十,你若是渴,外间超市买瓶可乐吧。怏怏然。
在园中漫步,无意抬头,看到欧阳中石题的四个字——“造化无极”。
节选自《敬畏学问》
资料:格致出版社
编辑:赵思鑫
来源: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