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6年,他负笈苏联,学成归国时,没有选择繁华都市,而是一头扎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战场。从国防部五院到内蒙古荒漠,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他把青春熔铸成一枚枚刺破苍穹的导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次国防科技进步奖、两次个人一等功……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技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总有些名字不该被遗忘。1933年生于江苏泰兴的赵殿礼,用七十载光阴,书写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中国航天秘史”。
1956年,他负笈苏联,学成归国时,没有选择繁华都市,而是一头扎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战场。从国防部五院到内蒙古荒漠,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他把青春熔铸成一枚枚刺破苍穹的导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次国防科技进步奖、两次个人一等功……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技术死磕的日夜,是攻克重重难关时的惊心动魄。
他主持研制的不仅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更是中国航天的底气。在那个技术封锁的年代,每一次成功试验,都是对质疑者最有力的回击;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让中国的国防盾牌更加坚固。他不仅推动了多型重点产品立项,更培养出一批批航天人才,让中国航天事业薪火相传。
如今92岁的赵殿礼,早已功成身退,可他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见。当我们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岁月静好,别忘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热血与智慧,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脊梁!
来源:乡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