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如何让困境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2024年9月份起,由市民政局主导推进的我市“五社联动”公益创投项目启动,光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双台子区的为老服务项目,为当地困境老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如何让困境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2024年9月份起,由市民政局主导推进的我市“五社联动”公益创投项目启动,光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双台子区的为老服务项目,为当地困境老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精准聚焦需求,构建联动服务模式
该项目聚焦双台子区铁东、双盛、红旗、胜利、建设、辽河街道,统一、陆家镇等8个镇街的18个社区村困境老人群体。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这些老人普遍面临心理能量低、生活条件差、家庭照顾缺失、精神生活匮乏、缺乏健康指导、社区融入感低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项目立足社区(村)实际,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模式为依托,以困境老人需求为导向,实施“一社一品”策略,充分整合各方力量,为低保、留守、独居、病残等困境老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多元服务并举,助力老人幸福生活
心理健康,重燃生活希望之光。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困境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联动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师深入老人家中开展个案心理疏导,349例个案服务覆盖了独居、丧偶、失独、低保等心理问题突出的老人,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组建12个心理解压小组,如“心有光芒、芳华自在”“晚年夕阳,熠熠生辉”等,借助同龄人分享、社工引导、相互支持的形式,帮助130名老人建立正向情绪调节能力。
精神生活,增添多彩幸福底色。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方面,项目同样成果丰硕。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100余场,如月饼制作、写春联等,累计1500余人次参与。同时,联合学校、青少年志愿者开展“家有儿女”“回家过节”等活动30余次,通过代际互动融合,培养青少年尊老爱老美德,也增强了老人的自我价值认同和晚年幸福感。
身体健康,筑牢健康坚实防线。为改善老人身体健康水平,联合多家专业医疗机构在18个社区(村)开展24场次健康义诊活动,累计服务800余人,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检测等多项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社工还利用入户走访契机,携带医疗设备为老人开展检查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人,社工中心联系慈善机构免费提供药品,解决用药难题。此外,通过开展“特色养生课堂”、配置老花镜、组织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激发老人健康活力。
物质生活,改善条件温暖人心。在物质生活方面,项目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老人生活条件。结合传统节日和节气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用品60余批次,惠及500余户700余名困难老人。同时,组织非遗传承老师,为统一镇光正台村的困境老人提供手工艺品技能培训,并帮助其进行展卖宣传,提高老人的生活技能、营收能力,实现“助人自助”。
社会支持,凝聚力量共筑和谐。项目注重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在部分社区开展家庭成员“喘息”支持服务,缓解照顾者压力,提升家属照护能力,改善家庭矛盾;挖掘社区老党员成为文化传播志愿者,组建53组“志愿服务家庭”,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融合程度,让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广泛收获好评,树立优秀服务典范
截至今年5月1日,自“五社联动”双台子区为老服务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个案服务349人次,开展社区活动120场次,累计服务1550人次,项目整体直接受益人数1900人,间接受益约17270人,累计组织356人次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链接慈善资源53家次。
“五社联动”为老服务项目,受到服务对象、社区、社会的广泛好评。社区困境老人的心理、生活等得到极大改善;社区与老人的关系更加紧密,文化生活丰富,治理水平提升;在社会上也形成了一定反响,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典型案例,为其他地区的为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真正实现了让困境老人老有所助、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记者:倪洪青
编辑:吴子冰
来源:盘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