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了解一级致癌菌——幽门螺杆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7:31 3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带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在强酸性胃环境中生存。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带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在强酸性胃环境中生存。

它通过尿素酶中和胃酸,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Hp是人类胃部唯一已知的自然宿主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

全球感染率超过50%,我国平均感染率约50%-70%。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I类致癌物,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感染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典型症状:上腹痛、腹胀、反酸、烧心、早饱、嗳气等。

2. 伴随表现:口臭(细菌代谢产物导致)、乏力、贫血(长期感染影响营养吸收)。

3. 无症状感染:约7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发展为慢性胃炎或溃疡。

1.致癌机制:

Hp感染引发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过程通常需十几年甚至数十年。

2.风险比例:

约1-3%的感染者,如不加控制,可能最终发展为胃癌。

3.预防意义:

根除Hp可降低胃癌风险(尤其早期感染者),但需结合胃镜筛查(如发现癌前病变需干预)。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

1. 尿素呼气试验(首选):

无痛无创,吹气检测,准确性高(灵敏度95%以上)。

分碳13(C13)和碳14(C14)两种,孕妇、儿童建议选C13。

2. 胃镜检查:

取胃黏膜活检,直接观察病变并检测Hp,适合有消化道症状或疑似胃癌者。

3. 粪便抗原检测:

通过粪便样本检测Hp抗原,准确性接近呼气试验,但操作较复杂。

4. 血清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Hp抗体,仅提示既往感染,无法区分现症感染。

以下情况需积极治疗:

1. 明确疾病相关: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手术后、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

2. 高风险病变:

慢性胃炎伴萎缩/糜烂、肠化生、异型增生。

3. 特殊人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计划妊娠或需长期抑酸治疗者。

4. 个人意愿:

无禁忌症且强烈要求治疗者。

注意:儿童、老年人需权衡利弊,无症状且无危险因素者也可不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

1. 切断传播途径:

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口对口喂食、亲吻儿童。

餐具高温消毒(煮沸20分钟),定期更换牙刷。

2. 保持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饮用安全水源。

3. 饮食调整:

减少辛辣、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饮酒。

1.四联疗法(主流方案):

药物组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

疗程:10-14天,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关键点:治疗期间禁酒,减少抗生素副作用。

2.二联疗法(简化方案):

适用人群:抗生素耐药率高地区、对四联疗法不耐受者。药

物组合:高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 + 阿莫西林(每日3-4次,0.75-1g/次),疗程14天。

优势:减少药物种类,降低副作用风险,但需严格筛选适用患者。

关键点: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治疗期间禁酒,减少抗生素副作用。

1. 复查时间:完成治疗后至少4周(停药4周以上),避免药物残留影响结果。

2. 复查方法:首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或粪便抗原检测可作为备选。

3. 失败处理:若首次根除失败,需间隔2-3个月调整抗生素方案,避免重复使用同种药物。

误区一:

牙膏能杀灭Hp真相:口腔中可能存在Hp,但胃部感染主要源于胃内定植。

网售所谓“清幽牙膏”及类似产品等,都无法有效杀灭胃部Hp,仅能减少口腔细菌传播风险。

同理,大蒜、蒲公英、丁香油、火麻油也没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功效。

误区二:

根除治疗会伤身体真相:短期四联/二联疗法的副作用(如腹泻、口苦)发生率较低,且多数可耐受。根除治疗的获益(降低胃癌、溃疡风险)远大于潜在风险。

误区三:

根除成功后容易再次感染真相:Hp根除后年再感染率约1%-2%,主要与卫生习惯差或接触感染者有关。保持分餐、卫生习惯可显著降低再感染风险。

幽门螺杆菌可防可治,早期筛查与规范治疗是关键。

日常注意卫生习惯,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根除后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再感染风险。

来源:胃肠病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