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婚姻的围城中,夫妻共同财产就像两人共筑的城堡,守护着家庭的安稳。可当一方擅自打破城堡的规则,巨额财产被挥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法律与情感的天平又该如何倾斜?近日,山东枣庄的一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婚姻财产、网络消费有了更多思考。
在婚姻的围城中,夫妻共同财产就像两人共筑的城堡,守护着家庭的安稳。可当一方擅自打破城堡的规则,巨额财产被挥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法律与情感的天平又该如何倾斜?近日,山东枣庄的一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婚姻财产、网络消费有了更多思考。
汤某和孙某,这对结婚三十多年的夫妻,本应携手走过岁月,可孙某的行为却打破了家庭的平静。从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孙某瞒着汤某,向网络主播周某打赏了高达657万余元。这笔巨款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汤某震惊不已。她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毕竟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应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于是,汤某一纸诉状将周某和直播平台告上法庭,要求返还328万余元,她坚信,自己有权捍卫家庭财产的完整。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议焦点集中在打赏行为的性质上。汤某认为,孙某的打赏行为是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且周某称呼孙某为“相公”,这种行为有违公序良俗,周某接受打赏属于无权处分。而被告周某则辩称,这是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用户打赏是消费行为,打赏后能获得精神满足,她与孙某之间并无不正当行为。直播平台也强调自己只是提供网络技术服务,依法运营,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返还义务。
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最终一审驳回了汤某的全部诉讼请求。法院认为,孙某与平台构成网络服务合同关系,其充值、打赏是网络消费行为,每次充值独立,不应累计评价。孙某充值时同意的《充值协议》合法有效,平台已提供服务,孙某也获得了对价服务,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平台服务违法,也不能要求平台审查用户婚姻状况。孙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行为有清晰认知,打赏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属于个人消费,消费行为结束后视为对价已支付。综合多方面因素和证据,不足以认定孙某的充值打赏行为超出夫妻共同财产处分范围,也无法证明他与周某存在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这一判决结果公布后,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觉得,从法律角度看,法院的判决有理有据,尊重了网络服务合同的约定和个人消费自由;但也有人为汤某感到不平,认为在婚姻中,夫妻共同财产被一方擅自大额处分,却得不到法律支持,这对另一方不公平,会让婚姻财产关系变得不稳定。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直播打赏等新型消费行为日益普遍,如何在保障个人消费自由的同时,维护夫妻共同财产权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起案件也给所有夫妻提了个醒,在婚姻生活中,坦诚的财务沟通至关重要,避免因财产问题伤害夫妻感情,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不知道大家对这起案件怎么看?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判决,你会选择上诉吗?
来源:红苹果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