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连续16周涨价,偷米盛行,不缺米的日本人为何吃不上米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8:23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偷窃大米,只不过是为了让家里三个孩子能够吃饱。”

在今年2月份,日本福冈县一位名叫山田和夫的失业男子,因为偷窃超市10公斤大米而被捕,在法庭上,他向着众人哽咽道。

这并不奇怪,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日本大米价格已经连续16周保持上涨,2025年4月,日本许多超市里5公斤装的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了4220日元,折合人民币214元。

在高昂的价格刺激下,日本茨城县和千叶县发生了12起大米被盗的案子,并且,其中一些罪犯,并不是为了倒卖大米到黑市谋利,而是为了自己填饱肚子而作案。

这让人感到疑惑:一向大米自给率不错的日本,为什么现在吃不上米饭?

心头肉大米

回顾历史,在日本,大米不仅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主食,更是日本大和民族情感上的寄托。

早在明治天皇时期,日本人对于精米的喜爱,就已经到了一种偏执魔怔的地步。

就拿日本军队来说,在那个时候,日本军队为了提振士气,以精米作为主要的口粮来吸引日本男子前去当兵。

要知道,精米在加工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维生素b1,而参军的日本士兵又狂热单一地喜欢吃大米,其他什么都不吃。

以至于他们普遍缺乏维生素,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脚气病,不仅双腿浮肿,连走路都成了一个问题。

据日本官方史料记载,仅1894年到1895年间,日军超过四千名士兵,因此而病倒。

即便如此,这些日本士兵还是不愿放弃自己吃精米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大米就是是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忠的最大动力。

这种执着,让人有点感动的同时,又透着几分愚蠢的悲壮!

时光流转,日本早已从一个穷国变成了如今的资本主义富国,但日本人对于大米的喜欢始终没有消退。

就拿日本家喻户晓的大米仙人——田中一郎来说,作为一位日本农民,因为一直精心守护日本传统的水稻品种,田中一郎被日本社会,尊称为大米仙人。

田中一郎不仅精通大米的种植技术,还自掏腰包推广已经被日本市场广泛淘汰的古老稻种。面对媒体的镜头,这位老人热泪盈眶,真情流露道:

(日本大米仙人)

“大米是日本的灵魂,丢了他,我们就没了国家的根基。”

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日本人,甚至在日本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大米热。

不得不说,这种把大米神圣化的文化认同,让大米在日本地位崇高。

然而,当大米价格飞涨,日本经济发展又严重受阻的时候,这份热爱也变成了每一个日本人肩上沉重的负担。

超级加倍

不像有着”菜篮子工程””米篮子工程”竭力控制大米价格的东方大国。

日本,作为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日本政府和民众,都对大米价格的飙升无能为力。

据经济学原理,涨价无非就是供小于求,而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按道理来说,应该有能力压低大米这种民生物资的价格才对。

但事与愿违,日本农协的存在,让日本政府压低米价的愿望成为了幻想。

作为日本农业的大管家,日本农协牢牢掌控着大米的产销命脉,继而牢牢地控制了日本大米的供给,拥有日本大米的定价权。

那为什么日本农协有这么恐怖的力量,可以掌控所有日本人的饭碗?

答案很简单,日本农协是日本政治组织里的巨无霸,在日本拥有1,026万会员,几乎覆盖所有在册农民。

并且日本农协旗下还拥有存款量超过1,000,000亿日元的巨型银行,有着强大的金融话语权。

(日本农协)

除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日本农协还有不俗的政治影响力。

他们通过农村在日本选举中的投票,控制了日本国会30%的议会席位。

不缺人,不差钱,还有权。

靠着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日本农协拥有了集中收购和销售大米的权力,这虽然保障了日本农民的高收入,但也让日本的市场失去了灵活性。

做过中间商或者二道贩子的人都清楚,要想获取最大利润,唯一的方法就是两头吃。

日本农协也是这么干的,2024年秋季,日本北海道一位名叫佐藤健二的稻农就曾向日本广播协会抱怨:

“农协两头吃,一方面又压低收购价,让我们种田的赚不到钱,然后又把市场价抬高,让消费者也买不起大米。”

据日本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2025年初日本农协管理的优质大米批发价已从每公斤300日元涨到了450日元,涨幅高达50%。

除了农协操控外,日本政府推行的“减反政策”,也是让日本米价飞速上涨的元凶之一。

所谓“减反政策”,就是用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民降低水稻的种植面积,减少日本大米的市场供给,进而防止谷贱伤农。

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是保护了日本农民的利益,可是执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比如,2024年由于气候不正常,日本水稻的产量本来就已经减少了很多。

但日本的减反政策却没有及时作出调整,结果造成了日本市场大米供应的短缺状况。

(有钱的日本农民)

据日本经济新闻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全国大米的库存降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仅仅只剩下150万吨。

因为供不应求,日本大米的价格自然而然就飞速上涨。

看到这里,也许你想问,既然日本国内的大米紧缺,那为什么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大米呢?

要知道中国的东三省,还有泰国越南等地方大米产量常年过剩,正愁找不到销路呢。

如果日本人肯收购,又可以让日本人吃到廉价的大米饭,又可以让当地农民赚到钱,何乐而不为?

但很遗憾,日本早就给进口大米加上了778%的超高额关税。

因为进口大量的大米会伤害到日本农协及日本农民的利益,在日本农协的要挟下,日本直接从政治上卡死大量进口他国大米的可能。

就连日本的“父亲”——美国也拗不过。

2024年,美国曾提议在新一轮贸易谈判里降低日本大米的关税。

但直接遭到了日本农协跟农民团体的强烈反对,这就导致日本大米国内市场缺乏竞争,价格居高不下。

另外来说,日美经济关系的紧张也加剧了这一局面。

2025年初,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突破了160。

由于日元的贬值,日本进口大米的成本激增,即使日本能说服农协放开市场,其成本也让日本政府望而却步。

所以无论是从大米的供求关系出发,还是从日本农协跟日本政府的政策博弈来说,大米都已经成了日本的烫手山竽。

丰收时,日本农民苦于大米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而歉收时,日本的消费者却吃不起大米,被迫去犯罪去盗窃。

日本人本爱米如命,可这爱,为何如此昂贵?

民众苦不堪言

日本大米价格的快速上涨,首当其冲的是日本的学校。

2025年3月,东京都立樱花小学因为米价飞涨,决定将每周米饭供应从5天减少至三天,其余的时间改为供应面包。

校长山本美惠表示:“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米价涨的太快了,去年一袋5公斤装的大米才2000日元,现在涨到了3500日元,学校的预算已严重超支。”

这一变化让日本学生家长议论纷纷,有人担忧起孩子的营养,也有人感叹到日本传统大米饮食的逝去。

日本餐馆和普通家庭也在大米价格的冲击下,被迫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

在日本大阪,一位名叫中村太郎的拉面店老板就在自己店门口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

由于米饭价格飙升,我不得不把套餐里的米饭量从200克减少到到150克,请大家多多包涵”。

望着如此谦卑而又无奈的告示,常来光顾的顾客虽能理解,但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

为了省钱,日本许多家庭开始寻找大米的替代品。

有不少日本家庭主妇在社交媒体上发言,

“以前天天吃米饭,现在一个礼拜只能煮2到3次,全家人被迫改吃面条跟土豆。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去多买一些肉,好像也不错。”

日本官方也坦率地承认,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全国大米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2%,而面粉的销量递增了15%。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国内大米被盗的案件迅速增多。

除了文章开头讲到的为了填饱孩子的肚子去偷米的案件外,在5月1日,日本奈良县又发生了一起新的大米盗窃案。

日本奈良县警方逮捕了一位30岁的失业男子,因为他涉嫌闯入一个大米库房,盗窃了132袋糙米,按照日本现在大米的市场价,这100多袋糙米价格高达256万日元,相当于12.8万人民币。

这些案件,在日本的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不少人纷纷对这些大米盗窃犯的处境表示同情。

但从深层次来看,一个可以自己种植大米,也可以以便宜价格进口大米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人连米都吃不上呢?

可以说,大米价格的快速飙升,撕开了日本粮食安全的裂缝。

日本大米,从一种神圣的文化象征,到如今最大的民生难题,大米承载了太多日本人生活的意义。

面对饭碗危机,生存危机,日本政府,最要紧的是重新规划粮食战略,而不是一味为了选票而向农协低头,

大米应该是一种价格稳定的民生必需品,而不是价格高昂,让人望而却步的生活奢侈品,不是吗?

本期参考文献:

来源:猫爷的渔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