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河南省气象局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当前河南省小麦已进入灌浆期,预计 5 月 11 日至 13 日,全省大部会出现 35℃以上高温天气,与土壤缺墒叠加,干热风灾害风险达中度以上,影响小麦正常灌浆,建议加强防范。
近日河南省气象局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当前河南省小麦已进入灌浆期,预计 5 月 11 日至 13 日,全省大部会出现 35℃以上高温天气,与土壤缺墒叠加,干热风灾害风险达中度以上,影响小麦正常灌浆,建议加强防范。
干热风是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全国范围内,较为严重的干热风平均每10年发生1至2次,而一般的区域性干热风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干热风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帮助广大农民朋友科学应对这一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其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灌浆至成熟期)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其特点为:气温≥30℃、相对湿度≤30%、风速≥3米/秒,持续2天以上。干热风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加速植株蒸腾,导致小麦水分失衡,缩短灌浆过程,导致植株逼熟、灌浆受阻,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麦区(如黄淮海平原),可通过浇灌“麦黄水”、喷施叶面肥等措施缓解危害。
干热风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导致小麦根系水分供应不足,根系发育受限,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植株叶片短期内失水萎蔫,光合作用受阻,叶片呈灰绿色或卷曲枯黄,严重时出现干枯、脱落的现象;穗部颖壳苍白干枯,芒尖变白,籽粒灌浆延迟或者停滞,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小麦籽粒空壳、发育不良,出现“逼熟”现象。严重时麦田总体呈现茎秆青枯片状早衰黄枯,与正常成熟区对比明显。干热风症状发展迅速,通常从植株上部向下蔓延,干旱地块或抗性差的品种受害更重,减产显著。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5月7日联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当前小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未来十天左右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多地会出现 35℃以上高温天气、再加降水偏少土壤缺墒,豫北、豫中、豫东大部地区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预计主要发生时段在5月11—13日。其中安阳、濮阳、鹤壁、焦作、郑州、洛阳、许昌、平顶山大部和新乡西部、南阳东北部为干热风灾害高风险区,影响小麦正常灌浆,建议加强防范。
针对小麦干热风的危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主要防治建议如下:
种植管理预防:选择抗旱、抗热的优良小麦品种,能够较好地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并在不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势,是防止干热风灾害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调整和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尽量避开干热风等极端气象的高发期,可以有效减少干热风带来的危害。
物理干预: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2~3星期左右)及时浇足灌浆水。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则应早浇灌浆水。同时要及时对田间作物进行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减少水分蒸发,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
化学防治:叶面喷肥以满足小麦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防干热风和早衰。小麦灌浆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海藻提取物等水溶肥料,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硼砂、硫酸锌和氯化钙等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对于前期干旱且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应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和天气情况适当增加叶面喷肥次数和用水量,以保护叶片功能、促进籽粒灌浆。
俗话说小麦难过5月关,灌浆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做好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是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前提和保证。小麦干热风是让农民朋友最头痛的一种病害,正确认识干热风的定义及其危害,结合当地小麦生长及气象条件,制定并实施持效期长,省工省时,节约投资成本的管理方案,才能有效预防小麦干热风,保证小麦稳产高产!
来源:农业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