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智造”未来!松桃职校教师邓军文:立体化帮扶,让学校实现惊艳蜕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22:16 2

摘要:在松桃中等职业学校的非遗苗绣培训中心,传统与现代的光影交织流转。苗家学子身着改良的刺绣服饰,蜡染的云雷纹在补光灯下泛起粼粼波光,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组团式”帮扶教师邓军文,正耐心指导着学生调整展示角度、讲解产品特色。

在松桃中等职业学校的非遗苗绣培训中心,传统与现代的光影交织流转。苗家学子身着改良的刺绣服饰,蜡染的云雷纹在补光灯下泛起粼粼波光,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组团式”帮扶教师邓军文,正耐心指导着学生调整展示角度、讲解产品特色。

这位跨越1400公里山海的职教先锋,从2021年起就扎根武陵山区,将东莞先进职教经验与松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依托“青蓝工程”,通过“带团队、建体系、创模式”进行立体化帮扶。在他的带领下,松桃职校实现从传统技艺传习到现代职教体系的惊艳蜕变——作为负责人,不仅斩获贵州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以主要参与人的身份,连夺省级职教成果二等奖、市级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书写了东西部职教协作的生动范本。

多方协作:从“输血”到“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在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宏伟蓝图中,邓军文深刻体会到,只有激发西部职业教育的内在活力,才能确保帮扶成效达到最大化。他秉持“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了跨越时空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教育帮扶由传统的“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了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与松桃职业学校的紧密合作,建立了富有成效的“月轮换”教师帮扶机制。

每一位前往松桃的东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造血”工程的实践者。他们通过“一场专业讲座、两到三次教研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的标准化帮扶模式,将东部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精准“嫁接”。同时,创新推行“二对一结对”计划,即由两名东莞骨干教师共同帮扶一名松桃教师,在“三磨教研”(磨练教学设计、磨练课堂实录、磨练企业案例)的深度实践中,实现了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邓军文还整合校企资源,邀请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教学改革。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让教师在产业一线积累经验。在多方协作下,松桃职校逐渐形成了“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的良性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了教育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为西部职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服装制作与工艺专业教师胡晓龙对此感受颇深:“邓老师每周都会带领我们开展‘三磨教研’,从磨教学设计、磨课堂实录到磨企业案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精心指导。”在邓军文的带领下,一年来,两地教师积极开展联合教研,成功开发出《服装设计基础》《针织鞋面制板实务》等教材。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培养出12名既擅长授课、又精通技术,还懂得运营的复合型青年教师。如今,这批“种子教师”已牵头组建起铜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等多个教科研团队,成为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非遗传承:让苗绣“活”在当代,绽放时代光彩

松桃苗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因人才断层而面临失传危机。邓军文一抵达松桃,便迅速与当地教师携手合作,将苗绣技艺巧妙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他以“非遗+时尚”为核心理念,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苗绣图腾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时装设计巧妙结合,创作出10个系列、近100件精美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奖。

“苗绣不仅是技艺,更是苗族文化的基因。”邓军文常常这样强调。为了让苗绣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他积极推动学校建立“四中心两室一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涵盖设计、制作、直播销售全链条。该平台每年能孵化100余名非遗产业链人才,学生们设计的苗绣饰品通过直播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既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4年12月,在邓军文的全力推动下,松桃职校吴仙花老师领衔的“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吴仙花老师难掩感激之情:“邓老师带来的不仅是东莞前沿的职教理念,更打开了苗绣传承的全新视野。过去,苗绣技艺仅靠老一辈口传心授,如今在系统化课程培育与直播电商的赋能下,这项古老技艺不仅走进了课堂,更通过屏幕走向全国,让苗绣之美真正‘活’了起来。”

“三阶赋能”:构建职教成长体系,培育教育尖兵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行业未来。邓军文凭借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精心构建起一套“基础赋能-实践锤炼-创新引领”三阶培养体系,为青年教师铺就了一条系统化、科学化的成长路径。

这套体系精准聚焦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对于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特训,通过沉浸式课程学习与大量实操演练,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前沿教学技术,站稳三尺讲台;对于骨干教师,则积极对接产业集群资源,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让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及时将最新技术与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同时,选拔教学尖子参与东西部协作课题研究,通过跨区域、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有效提升其学术研究水平。

“教育帮扶不是替代,而是点燃火种。”邓军文始终坚守这一理念。松桃青年教师陈镇便是该培养体系结出的硕果。在邓军文的悉心指导下,陈镇实现了从普通教师到教学领军者的华丽蜕变。如今,他不仅能够独立带领教学团队,更成功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凭借创新的教学模式与卓越的管理能力,他推动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跻身省级优质专业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立项的省级教育规划粤黔专项课题,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真正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教育队伍”,让教育帮扶的火种在松桃持续发光发热,照亮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山海回响:匠心筑梦向未来,共绘教育新篇

多年的帮扶工作,邓军文见证着松桃职校的华丽蜕变:苗绣非遗陈列馆里,精美的苗绣作品诉说着文化传承的故事;莞铜协作纪念广场上,见证着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深厚情谊;服装设计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毕业生年均薪资增长40%,这些都是教育帮扶结出的硕果。而最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们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以前他们羞于展示苗绣,现在能自信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时尚’。”

2022年8月,他主动自愿赴沿河中职开展帮扶工作;2024年2月,又再次请缨回到松桃中职。当被问及帮扶工作的意义时,邓军文指向校园里寓意“莞铜同心”的“鼓舞”雕塑,坚定地说:“教育协作就像这四面鼓,需要东西合力、校地同频。我们种下的不仅是技能之树,更是文化自信之根。”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邓军文正以匠心坚守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特约通讯员 龙正舟 张欢 文木华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