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IP成长记:德国咖啡师,在宁波开启“村咖”生活

摘要:安静的小乡村,一座古朴的石屋透出暖黄色的灯光,屋内飘散出阵阵咖啡香,屋外的长条桌摆放着精致的餐食,年轻人三两围坐,拍照打卡,享受着惬意时光。近日,这家名叫Bamboo Coffee Roasters(毛竹咖啡)的咖啡馆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宁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戴凯霖 廖君琳

安静的小乡村,一座古朴的石屋透出暖黄色的灯光,屋内飘散出阵阵咖啡香,屋外的长条桌摆放着精致的餐食,年轻人三两围坐,拍照打卡,享受着惬意时光。近日,这家名叫Bamboo Coffee Roasters(毛竹咖啡)的咖啡馆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毛岙村毛力自然村,探访这家藏在山坳坳里的乡村咖啡馆。

藏在山野间的咖啡店

从慈城古县城出发,循着毛岙村的方向,扑面而来的是来层层叠叠的绿色,远远能看到一幢既古朴又不失美感的砖瓦民居,这便是Bamboo Coffee Roasters(毛竹咖啡)。

这个“肆意生长”在山间、田边的咖啡馆,由村内闲置房屋改建而成,面积不大,所有的陈设装饰都由主理人Frank一手操办,全屋以咖木质色调为主,配上几盏暖黄色灯光,一股舒适之感由视觉涌入内心。

今年6月,毛竹咖啡正式开业,陆陆续续有游客过来探店,店里的知名度,也一点点被打响。伴随着流量经济带来的“红利”,现在即使是工作日下午也有不少来品尝咖啡的游客,周末就更是一位难求,这其中有来村里和附近山上游玩的户外骑行友,也有慕名而来的顾客。

从上海驱车而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来宁波旅游,吃了汤圆、年糕,也想尝尝社交平台上火热推荐的咖啡店。”不过,她们在村子里导航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店铺。品尝过后,王女士对店里的咖啡赞不绝口,吃到正宗的德国烤肠还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

在外摆区,宁波本地人胡女士和姐妹们一同来喝下午茶,拿着相机在店外拍照留念。她向记者展示起一路上的照片,“喝着咖啡,在乡野间走走,和姐妹们说说话拍拍照,太惬意了!”

Bamboo Coffee Roasters(毛竹咖啡)

进店后,记者见到了主理人Frank。他来自德国,在开咖啡工坊前,是一名车企的工程师。与妻子在宁波相识后,便放弃了高管的高薪工作,来到妻子的家乡毛力自然村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夫妻俩开办了这家咖啡馆,共同经营着他们的“咖啡梦想”。

“我非常喜欢这里,风景优美,我每天早上都会去水库边晨跑,这里是妻子的家乡,同时也让我想到自己的故乡Bonne。”Frank一边操作着咖啡机,一边表示自己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选择在这里创业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为“爱”变身的乡村咖啡师

Frank端上一份自制的橘子蛋糕,与记者坐下来聊天。“橘子是早上五六点钟在附近采摘的,然后我们用它来做了蛋糕。”除了蛋糕,夫妻俩还根据时令和当地特色,制作了果酱、甜酒等周边产品,研发了多种季节限定。“现在这个季节没有杨梅,否则你们还可以品尝到我们做的杨梅酒。”Frank说。

当被问及为什么想开咖啡店时,他认真地纠正道,“我们不是咖啡店,而是一家咖啡公司。”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间小小的门店后面,还藏着一间“咖啡工厂”,也就是Frank的工作间,里面整齐码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咖啡豆,正中间摆放着咖啡烘焙机、分拣机等机器,货架上则摆放着制作好的咖啡豆样品,俨然一个迷你的咖啡豆制作工厂。

Frank的咖啡工作坊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Frank告诉记者,店里制作咖啡的豆子都由他亲自烘焙。站在分拣机前,他讲起了在村里创业的理由:“因为爱好,也因为爱人。”他从小喜欢喝咖啡,对烘焙咖啡豆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决心回村创业时,他与妻子的理念一致:不追求生意如何,只全心全意追求咖啡的品质。

“每天考虑的并不是能做什么事情能让消费者进店打卡,而是想着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咖啡的品质。”许多客人都曾说过他有着德国人自带的“匠心精神”,这令他感到十分愉快。

“我很感谢村子所提供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前期对我们进行了租金减免,现在,他们还会对环境进行整改,规整电线。”在交谈中,Frank也一直在感谢村里的帮助。下一步,毛岙村将以“村咖”为中心,对风貌提升、空间重塑、设施完善展开工作。

一杯村咖“飘香”乡村振兴

“毛岙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好水好空气好,很多骑行爱好者会在环湖自行车道上骑行,累了来这边歇歇脚。”村民告诉记者,毛竹咖啡店开业后,连带着附近店铺的生意都好了不少,经常有客人来零食、买水,买农产品,让整个村子里变得更加热闹鲜活。

不仅如此,毛岙村的蜜橘、竹笋茶叶等农特产品的销路也因为有了这家咖啡店而更广了。店员小魏告诉记者,刚开始,村民们走过路过,总会在店门口窥视几眼,因为年轻人太多了还不好意思进去。如今,有些年级稍大一些的村民们张罗着亲朋好友一起进店感受。

“有时候,附近的村民们会把自家种植的有机蔬果放在店门口进行售卖,标注好价格、摆上二维码,有些客人离店时会顺手买回家。”Frank对此感到很开心,他认为,“村咖”也许不仅仅是一家小店,它更像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的连接。

村民把橘子放在咖啡店售卖

记者走访发现,咖啡这一“万物跨界”的好搭子,正不断与更多业态擦出火花,“咖啡+非遗”“咖啡+艺术疗愈”“咖啡+露营”等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在毛岙村,除了传统的咖啡店形式,采摘营地、民宿、研学基地、疗愈空间也是继“村咖”发展后的新产业融合。

梵行疗愈学院主理人唐女士向记者介绍起毛岙村围绕正念冥想、止观禅修、国学文化建立的艺术疗愈学院,在她看来,“差异化发展是乡村找准定位的关键,游客来村里后,不仅能到田间地头采摘果蔬,也能坐下来进行禅修疗愈,得到身心的放松。”

参观期间,记者闻到了阵阵烤面包的香气,从一个白土窑中向外弥漫,一旁的师傅说道:“这是土窑烤的面包,窑烤面包外皮薄脆、内芯湿软,柴火香、小麦香浓郁扑鼻,很多客人来到村里,一闻到‘纯天然’香气,再配上一杯咖啡,心情格外舒畅。”

刚出炉的窑烤面包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咖啡何味?因人而异。但在这千变万化的浓郁香气中,因为与乡村的邂逅,“诗和远方”以及乡村的潜能可能都变得触手可及。毛竹咖啡的出圈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生动案例,毛岙村书记助理翁昕晨提到,“村咖”的发展样本也让毛岙村的本土特色农产品搭上了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如今,村里正努力推进漂流、亲子沙滩乐园等体验式休闲娱乐项目的落地,也正全力招引有新媒体运营能力的青年人回村创业。

咖啡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让村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和“新村民”多了起来,更成为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未来,“村咖+”的产业集群,让采摘农场、民宿、康养疗愈、露营户外、咖啡工坊在毛岙村得以交融,大自然馈赠的风景、蕴含乡村风情的“特调咖啡”和隐形的情绪价值,见证着乡村振兴的“潮流经济”。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Frank依旧回到他小小的工作间,埋头钻研咖啡豆,用一杯简单的咖啡,点缀着毛岙村的三餐四季。这间因山中成片的毛竹而得名的咖啡馆,给村里带来的不止是一时流量与名气,而是看得见的发展契机与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其实,在浙江乡村,很多咖啡店早就成为“网红”店,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为何浙江有这么多“村咖”?答案与浙江是乡村旅游“优等生”密不可分。

“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的乡村游早已不再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传统农家乐模式,千村千面、原汁原味的乡村不仅是村民家门口的风景,更成为众多城里人惦念着的精神原乡。

比如,毛岙村三面环山,村内有葫芦景湖,村域嵌毛力水库,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绿化率高达95%以上。近年来,当地汲取毛竹、红豆杉、毛力水库、非遗文化等特色元素,打造乡旅IP。众多“农创客”和新业态纷纷的落地,也成就了毛岙村发展的底气和蜕变的信心,正应了那句“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和很多人传统观念形成反差的浙江乡村,激起游客分享的欲望,为“村咖”带来持续不断的流量;“村咖”兜售着美丽的风景和贴心的服务,让游客感到温暖、治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绿色的“双向奔赴”。“村咖”这块小碎片,正生态共富、乡村振兴的大拼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