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国际社会对局势走向高度关注之际,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从乌克兰前线传出,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布赖恩・菲茨帕特里克,在对乌克兰进行访问期间,做出了一个极具挑衅性与争议性的举动,他亲手操作乌军大炮,向着俄罗斯军队的方
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国际社会对局势走向高度关注之际,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从乌克兰前线传出,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布赖恩・菲茨帕特里克,在对乌克兰进行访问期间,做出了一个极具挑衅性与争议性的举动,他亲手操作乌军大炮,向着俄罗斯军队的方向发射了一枚炮弹,而这枚炮弹上,竟写着 “送给普京,来自宾夕法尼亚第一选区” 的字样。
2025 年 4 月,布赖恩・菲茨帕特里克开启了他的乌克兰之行。这本是一次普通的官方访问,却因他后续的一系列行为脱离了正常轨道。他先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闭门会晤,双方就美国对乌军事援助进展、战后重建合作意向等话题展开讨论。然而,会晤结束后,菲茨帕特里克并未按常规行程安排,而是径直前往了距离俄乌实际控制线约 20 公里的乌克兰军队前沿作战基地。
在基地内,菲茨帕特里克在乌军人员陪同下参观武器装备陈列区。当走到某型榴弹炮前,他不仅详细询问了火炮的射程、弹药配置及实战使用频率等技术参数,还在一名乌军士兵递上马克笔后,在一枚 155 毫米口径炮弹尾部写下了 “送给普京,来自宾夕法尼亚第一选区” 的文字。随后,在乌军炮手的操作指导下,他握住火炮俯仰控制手柄,协助完成瞄准流程,并最终将炮弹发射出去,炮弹飞行轨迹直指东北方向的俄方控制区。炮击结束后,他还与在场士兵合影留念,似乎对自己的这一行为颇为得意。
当日晚间,菲茨帕特里克更是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时长 47 秒的视频,完整记录了他在炮弹上书写文字、发射火炮以及与士兵合影的全过程,并配文 “今日会见乌克兰防御者,他们应得到我们的全力支持”。这一视频犹如一颗投入舆论之湖的巨石,迅速激起千层浪,发布后 2 小时内就获得超过 1.2 万次转发,6 小时内登上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实时热点榜,美国国内多家新闻网站纷纷截取视频片段进行报道,使得该事件迅速发酵,引发全球关注。
视频一经传播,美国社交媒体平台瞬间被大量讨论淹没。根据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公司 CrowdTangle 的统计,截至 4 月 19 日,针对该事件的公开评论超过 45 万条,其中高达 68% 的评论表达了负面态度。美国民众纷纷指责菲茨帕特里克作为联邦政府官员,在美俄未宣战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严重违反美国宪法规定的战争权力条款,这种行为极有可能被俄方视为美国政府的直接军事挑衅,将美国推向与俄罗斯直接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深渊。
曾任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退役将军迈克・弗林言辞激烈,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大骂菲茨帕特里克是 “纯粹的蠢货”,并直言他应该庆幸俄军没有当场把他炸死,“因为他们没有你那么无知和脑残”。弗林进一步指出,在未明确宣战的情况下,任何政府官员参与外国军队作战行动都存在巨大的法律与外交风险,俄方极有可能将此类行为视为 “升级信号”,进而调整在乌军事部署,使得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
法律界人士也纷纷提出专业质疑。哈佛大学国际法教授杰克・戈德史密斯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根据《战争权力法案》,美国议员未经授权参与外国军队作战行动,很可能涉及违反联邦法律。即便菲茨帕特里克的行为带有一定 “象征性”,但鉴于他联邦议员的官方身份,其行为极有可能被赋予 “国家行为” 属性,从而在国际法层面引发诸多争议。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美国国内媒体迅速对菲茨帕特里克的政治资金来源展开调查。联邦选举委员会(FEC)公开数据显示,在 2024 年选举周期中,菲茨帕特里克累计接受政治献金 620 万美元,在宾夕法尼亚州国会代表团中独占鳌头。其中,国防工业相关政治行动委员会(PAC)贡献比例高达 37%,显著高于该州其他议员的平均水平(19%)。
宾夕法尼亚州当地媒体《费城问询报》披露,菲茨帕特里克近年来多次积极推动增加对乌军事援助的提案,2024 年他推动通过的《乌克兰安全合作强化法案》,批准向乌提供额外 45 亿美元军事装备。同时,他在国会中大力主张扩大对以色列等国的军售规模,其相关立场与美国军工企业利益高度契合。分析人士指出,菲茨帕特里克在推动对乌军事援助等事务上的积极表现,或许与其接受的大量军工政治献金存在利益关联。
从选举政治角度来看,宾夕法尼亚州在近三届总统选举中均为关键摇摆州,选情极为胶着。菲茨帕特里克所在的第一选区选民结构复杂,涵盖城市工薪阶层、郊区中产及农村选民。2024 年中期选举前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仅为 51%,仅领先民主党对手 3 个百分点。为了在选情激烈的摇摆州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争取更多选票,菲茨帕特里克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展示 “强硬外交姿态”,尤其是在对俄问题上塑造 “果断决策者” 形象,来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此次在乌克兰上演的 “炮击秀”,极有可能是他为选举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表演。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急忙表态,强调菲茨帕特里克的个人行为 “不代表美国政府官方政策”,美国对乌政策仍严格限于 “非直接军事介入” 框架。发言人同时指出,美国议员的海外访问活动属于 “个人政治表达”,但应严格避免采取 “可能引发误判的行动”。然而,美国国务院的这一澄清能否有效缓解紧张局势,仍有待观察。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则通过官网发布声明,措辞强硬地称该事件为 “美国政治人物的危险挑衅”,并严正警告 “任何对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直接敌对行为,都将招致相应反制措施”。声明同时强烈谴责美国对乌军事援助 “持续加剧冲突”,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此类 “危险的政治作秀”。俄罗斯的这一表态,无疑给本就紧张的美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博弈更加复杂微妙,未来局势发展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也对此事表示关注,呼吁所有国家 “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行动”,并重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重要性。但在美俄关系持续紧张、地区冲突不断的当下,各方能否听从这一呼吁,切实采取行动缓解紧张局势,仍面临巨大挑战。
布赖恩・菲茨帕特里克在乌克兰的这一炮击行为,已然成为一起融合政治表演、选举博弈、利益关联的复杂事件。其核心争议点不仅涉及官方身份与个人行为的界限、参与外国军事行动的法律合规性,更关乎可能引发的大国战略误判与外交风险。这一事件不仅深刻暴露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 “选举优先” 的操作逻辑,也凸显了在大国对抗背景下,基层政治人物的个体行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给美俄关系以及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都增添了诸多难以预测的变数,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来源:弹幕食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