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返茎,这个词在我们的方言中它是个引伸义,它起初的本义就是说的植物,在某种条件或者气候的作用下枯萎、蔫巴了,又由于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重新返青复活,茎为植物最中间的连根部分,返是恢复的意思,返茎就是又开始生长,如,这庄稼快旱死了,一下雨又返茎过苗来了;这几棵豆角的眼
菏泽土话辈辈生息,传统文化应该铭记。
返茎,这个词在我们的方言中它是个引伸义,它起初的本义就是说的植物,在某种条件或者气候的作用下枯萎、蔫巴了,又由于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重新返青复活,茎为植物最中间的连根部分,返是恢复的意思,返茎就是又开始生长,如,这庄稼快旱死了,一下雨又返茎过苗来了;这几棵豆角的眼看着要死了,我想薅了它呢,没想到又返茎过苗来了。等等。这便是初始返茎的本义,但是后来引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了复活、起死回生、重新振作的含义,在我们的方言中频频出现。如,这狗返茎劲多大啵,都死了半天了又返茎过来了;别慌,等我返茎过劲来,我再陪你干几杯;那个老鼠没有彻底踩死,又返茎过来跑了。等等。菏泽土话方言字。
(二)彅(剪)jian
菏泽土话辈辈生息,传统文化应该铭记。(王春义)。彅(剪)jian,释义这个字之前,我们先说两个字“出和重”,这两个字一直困扰我多年,按照现在简化字的字形来看,我总觉得先人在造字时或者后人在传播中把它们弄反了,出,两座山摞在一起应该念zhong才对,重,人行千里也理当为chu,甲骨文作为文字的重要起源史料,直到在那里我才明白了这两个字是正确的。出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形状止,即趾的本字(趾即脚趾),下面一个“凹”形,凹形代表人类早期的穴居生活,这样一看就明了了,是说人们从凹处或者说穴居中出来;重的甲骨文也是如此,像一个人背负装满的口袋,满满的口袋压在背上当然是重了。说这两个字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理解汉字时要全面考虑,在释义过程中既要考虑文字的起源,又要注意文字的不停演变,还得照顾现形字的字形字义,因此呢,了解或者释义一个汉字是一个复杂的会意,有时候真的没有那么简单。那么我们现在再回到这个“彅”字上来,现行资料说一是日本字,二是说义未详,日本字也是汉字传入过去的,这个我们不去过多考究,它的义未详,今天我们就根据它的读音和字形,给它做个定义,我认为就是我们方言中说的“不干彅”的彅字。咱先看它的字形,弓就是个弯曲着身子躺着的人,剪是剪短、剪断,也就是劳动行为,弓剪合一彅就是躺着不干活不做事。至于彅的读音是jian,而我们说的口音是jiai,因为汉语拼音不存在jiai的读音,这也很好解释,方言本来就不是普通话,就读方言音就行,比如说“碱面”的碱读音普通话jian,而在我们日常的话语中多少人不是说碱jiai面呢?所以说谈方言就得尊重我们的方言音。彅jiai在咱们的方言中原来可是个常说的字,如,你整天啥彅也不干;你天天不干彅吃啥;你年轻轻来五彅不干干六彅。等等。菏泽土话方言字。
(三)推头
菏泽土话辈辈生息,传统文化应该铭记。推头,这是个年代不太久远的方言,意思就是理发。而推头这个词的形成是理发推子在我国的出现,大约是清末,而真正的普及使用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依据推子的应用动作,便把这样的理发叫着推头。理发推子出现之前都是说剃头,也是因为是把发须用刀具剃刮的缘由。推头的说辞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出生人群的说法,老年人习惯的还是说剃头,以至于剃头和推头在民间流行并用。剃头和推头这两种叫法的弱化,或者说渐渐脱离众人的口语,是因为电动理发工具全面兴起,“理发”也就成了统一的普遍叫法。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群对推头都会记忆犹新,现在回味起来仍然觉得倍感亲切。如,我的头发长了,去推推头;小孩就是护头,一说推头就跑了;看你的头发跟长毛贼样,说啥明天也得推头去。等等。菏泽土话方言字。
来源:曹风读书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