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营经济是市场活力的“晴雨表”,也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作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重镇,临沂市近年来以改革为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上频出实招。
民营经济是市场活力的“晴雨表”,也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作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重镇,临沂市近年来以改革为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上频出实招。
刀刃向内:“高效办成一件事”重构政务生态
民营企业的成长,往往始于“一纸审批”,困于“一摞证明”。面对企业“办事难”的痛点,临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破局,将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到直播电商企业准入,临沂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将跨部门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申报材料压减37%、办事环节精简53%,企业从“跑断腿”变为“进一门”。这种“用户思维”的改革路径,不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更折射出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深刻转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推出的“一件事”场景,既顺应了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又以精准服务为新兴产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要素护航:“一致性清单”激活项目动能
如果说政务服务改革解决了“准入难”,那么要素保障则是民营企业“长得好”的关键。临沂创新推出的“一致性清单”,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手续等核心要素信息,实现了项目需求与资源配置的精准对接。2024年,313个重点项目借此获得74.7亿元融资授信、1.1万亩土地保障,金融活水与土地资源的“靶向滴灌”,让民营项目告别“等米下锅”的窘境。这种“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设计,既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了政府统筹协调的优势。当前,临沂将服务范围从省市重点项目向市县三级延伸,并借助数字化平台推动全流程数据共享,标志着要素保障正从个案突破转向系统优化,为民营经济“扩量提质”夯实了基础。
监管革新:“有温度执法”涵养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最怕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不可预期的行政干扰。临沂直面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不规范问题,以涉企联合检查平台为抓手,推动监管从“以罚代管”向“服务优先”转型。2024年,月均检查频次下降35%,“轻微违法不罚”清单扩展至28个领域,这些数据背后是监管逻辑的质变:通过分级分类监管、合规指导前置,政府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以包容审慎态度为企业留足成长空间。特别是“综合查一次”改革,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理念制度化,既减轻企业负担,又提升了监管效能。这种“管风险不扰经营”的智慧,让法治成为民营企业最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从政务服务提质到要素保障升级,再到监管模式创新,临沂改革的深层逻辑在于:以系统思维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梗阻”,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释放制度红利。当前,我国民营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临沂的实践表明,唯有以改革破除隐性壁垒、以制度创新回应企业诉求,才能让民营企业“敢闯敢干”的底气更足。当更多城市像临沂一样,把“用户思维”刻入治理基因,民营经济必将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来源:沂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