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子军起源于英国,致力于通过户外野营等训练模式,将少年儿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907年罗伯特·贝登堡在英国白浪岛举办第一次童子军露营,并撰写《童军警探》,制定了童子军运动的原则,此后,童子军运动由英国传播至世界各地,他的著作也通过传教士传入到中国。
原创 严昌洪
童子军起源于英国,致力于通过户外野营等训练模式,将少年儿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907年罗伯特·贝登堡在英国白浪岛举办第一次童子军露营,并撰写《童军警探》,制定了童子军运动的原则,此后,童子军运动由英国传播至世界各地,他的著作也通过传教士传入到中国。
严家麟(前排中)与童子军访美
中国童子军的创始人严家麟(1890—1977) ,别号嘉林,湖北武昌人,出生在汉口一个绅商家庭。毕业于汉口歌颂学堂、武昌文华书院。1910年(清宣统二年)在文华从预科升至正科,同时兼教中学部英文,在文华学校青年会中,创立了一个幼童部,自任部长,吸引小朋友参加了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他在指导、带领幼童活动时,注意到学校图书馆中有英国童子军书刊,几位外籍教师也向他特别介绍,严家麟遂留意童子军的释义规约以及课程内容,将其编译成中文,参考英美童子军教育内容,自拟誓词、纪律、服装式样等。经校方和家长同意,准备在幼童部按照童子军方法施以训练。
早在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文华书院就仿效美国中学的做法建立了学生军,对学生进行军训。1911年严家麟在原来训练学生军的基础上,把文华书院幼童部的幼童组织起来训练,初步收到成效。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在文华书院组织二十多名小队员,自动捐制团旗,制定统一服装和天蓝色领巾,举行了宣誓典礼。1913年,严家麟又将六十名十六岁以下男生在文华大学预科学校组织起来,并在文华公书林举行宣誓,中国最早的童子军正式宣告成立。严家麟被称为中国童子军之父。
1921年,汉口博学书院的童子军。秦光鼎供图
童子军运动很快风靡中国,第二年,上海华童公学、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上海格致公学等学校也先后建立了童子军组织。1916年初,博学书院大学部、汉口教区总教堂附属学校和福齐学校等相继成立了童子军。1919年,武昌高等师范学院也组建起童子军。1920年,上海私立昌圣明智女子学校在张邵南倡导,还首先组织起女童子军。到1921年文华成立五十周年时,学校已有一百二十六名童子军在册。
当时,文华童子军大本营设在文华东南部的科学楼内。这是一幢两层楼房,楼上为童子军宿舍,楼下为童子军工艺室和习作室,楼房外草坪上设有鞭钎架、棍球场和网球场。文华中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参加童子军。开始由学生自制团旗、服装、领巾,后来装备正规化,参加童子军的学生必须缴纳一定制服费和配件(水壶、呢帽、绑腿等)费用,以便统一定制服装及设备。
博学书院的洋鼓洋号
文华童子军配有洋鼓洋号队,每天指定专人司号,童子军起床、早操、集合、就寝听号声统一行动。童子军设有参谋部,军长一人(严家麟),副军长两人(严文祥和胡庆生),中队长两人(孟应望和孟寿彭),并有技师一名(郑凯卿),文书一名(贺楚江),总务一名(林树楷)。童子军每天进行两种训练:队形变化训练和基本动作训练。
童子军纪律严明,规定他们要热爱祖国,诚实可靠,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勤奋好学,互相友爱,服从命令,行动敏捷,守望机警。每个人必须能背诵这些规定并恪守这些规定。
“文华童子军每年或每学期均要列队外出游行亮相两三次,有春季踏青远足、夏季露营和秋季野营等活动。这时,童子军们全副武装,领巾、军装、配件一律佩戴整齐,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精神焕发,沿路鼓乐声与步伐声和谐统一,歌唱与感情浑然一体,更加激起了全体人员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陈列在武昌文华中学的铜管乐器。侯红志摄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成立了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后更名中国童子军司令部。中国童子军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使其锻造成人格高尚、知识丰富、体魄强健的未来有用人才
1935年,美国童子军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参加纪念活动。中国派出了以严家麟为团长、十三名童子军学生为团员的访美团,在美国访问了两个月,受到美国友人与华侨的热情接待。
抗战期间上海女童军杨惠敏向守卫四行仓库的抗日军队献旗,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战形象大使”。
严家麟认为,童子军活动有很多好处
“童子军是全世界青年儿童们的一个伟大集团,凡是十二岁以上的儿童青年,愿意参加这个伟大集团,不论贫富,无分阶级,任何种族、宗教,都是一律被欢迎的。
一个儿童走进了童子军之门,他便有了一定的路径,到了一站,即刻又看到更远的一站,过了一个山,即刻又看到更高的一个山,希望永远引著他前进。让他一步一步的走著,一段一段的前进,不断地做,不息地学,而所做的,所学的,全都是极有趣而有用的东西,对於他,不但扩充著人生的乐趣,更是加强著生活的力量
所以一个儿童能做童子军,他真是幸福之儿,他能得到许多良朋益友,他能享受各种有趣而生动的人生,他能得到他处所无的有用智能,他能享受美满愉快的生活。受此教育的儿童,将来立身处世,在家成为克家的子女,在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在国家成为忠良的国民,在全人类中成为圆满无缺的完人。”
自童子军创办之后,严家麟终身致力于此。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38年 汉口街头的童子军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来源:人文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