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照亮振兴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09:00 2

摘要:为了抢到当天的第一波流量,5月2日凌晨5时许,王庄村的00后电商达人李楠就带着三部手机、三脚架等设备下地直播了。他根据直播间粉丝的需求在不同品种的红薯苗前来回穿梭,介绍品种特性,如何管护。“翟书记上任的这几年带领我们村建起了红薯育苗基地,县红薯产业园也在我们村

翟春艳(右)和村民曲彦英在红薯育苗大棚里查看红薯苗长势情况。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曹怡然 见习记者 高磊文/图

产业破局

“科技+电商”让王庄红薯“出圈”

“五一”假期,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的红薯育苗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直播卖苗、出苗、发货,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为了抢到当天的第一波流量,5月2日凌晨5时许,王庄村的00后电商达人李楠就带着三部手机、三脚架等设备下地直播了。他根据直播间粉丝的需求在不同品种的红薯苗前来回穿梭,介绍品种特性,如何管护。“翟书记上任的这几年带领我们村建起了红薯育苗基地,县红薯产业园也在我们村落户,看到村里的红薯产业发展得这么好,去年我决定回乡创业,自己育苗卖苗的同时也在电商平台上帮乡亲们销售薯苗和红薯。今年的红薯苗价格和销量都不错,虽然累但大家都干劲十足!”李楠说。

李楠口中的翟书记就是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翟春艳。2020年年底,翟春艳放弃企业高管的高薪工作,回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王庄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产出的红薯糯性强、甜度高、品质好,是唐河红薯的核心产区。翟春艳上任后,积极延伸和拓展红薯产业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红薯种植、储藏提供技术支持。整合周边9个村,实施跨村联建,成立了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下设种植基地、技术服务等5大合作社,建设育苗大棚78个、年储存25万公斤以上的红薯窖40个,形成了集红薯育苗、储藏、“三粉”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目前,以王庄村为核心的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王庄村党支部着力培育2个电商运营中心、5个育苗企业和百余名销售经纪人队伍,做实双绑机制,将三唐公司等优质企业绑定村合作社。三唐公司通过育苗技术指导,组培的优质苗以较低价格提供给农户种植,农户种植的鲜薯由企业保底价回收,红薯苗销售连续多年全网第一,线上线下年销售鲜薯3500万公斤,带动500余人就业。

治理蝶变

德治善治让王庄村变“网红村”

在王庄村村部大门上有一副手写的对联,“三产融合凝心聚力谋发展五星闪耀辞旧迎新话振兴”,横批为“初心不改”,由王庄村“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王万才创作,对王庄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和翟春艳的奋斗历程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翟春艳首先从建强班子入手,积极招引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充实党员干部队伍,3名支部委员均为大专学历的80后,实现了“学历上升、年龄下降”。推行党员和村民信用积分管理制度,提高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组长、网格长、网格员的作用,党员、志愿者随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翟春艳说,乡村振兴不仅要腰包鼓,更要精神富。王庄村将“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写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致富标兵、好公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文明实践光荣榜,兴建家风家训馆、“好人馆”,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维修、护理、代买代办等服务上千次。以信用管理为切入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积分管理制”。将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10多项内容纳入积分管理事项,建立“一户一册”管理台账,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比、一年一兑换。在全县率先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为王庄村注入了“德治之力”“善治之魂”,使文明基因根植王庄沃土。

围绕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王庄村高标准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王庄书院等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群众认同的文化载体;同时,打造了“油菜画廊”“柿园秋色”以及香黄庄樱花村、袁庄海棠村、沙岗月季村等网红打卡地。如今的王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郊区游玩胜地。今年举办的首届王庄村油菜花节,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为王庄村发展“农业+电商+文旅”之路带来一个好的开端。

在翟春艳的带领下,王庄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20余项。翟春艳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8项。

“作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领路人,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中争先,做强特色产业;在基层治理中争先,涵养文明乡风;在绿色发展中争先,建设宜居家园;在共同富裕中争先,赋能群众增收。我将继续以汗水浇灌土地,以科技点亮农业,让王庄的奋斗之歌唱响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谈及未来发展,翟春艳信心满满。

■短评

农村需要这样的带头人

□王东亮

放弃驾轻就熟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发展经济、建设家园,走共同富裕之路,全国劳动模范、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的故事令人感动。

本报对翟春艳事迹进行过多次报道,笔者也先后两次到王庄村采访。从翟春艳身上,你能很容易感受到她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和执着,也能感受到王庄村亮丽成绩单背后的那份艰辛和不易。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那种“难”不是身处其间,绝对无法真切体会。

困难面前是躺平、退缩,还是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利益面前是想着自己,还是不忘初心公而忘私?这样的选择题并非每个人都能答对。

既有知识、有能力,又甘心情愿、一心一意为大家伙儿服务,带领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用不懈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翟春艳这样的带头人乡亲们欢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这样的带头人越多越好!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