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巷口那家卖豆腐脑的老李头,前几日还在吆喝着“走过路过别错过”,转眼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血压脑出血夺了命。邻里议论纷纷:“他不才五十出头?怎么说走就走了?”
巷口那家卖豆腐脑的老李头,前几日还在吆喝着“走过路过别错过”,转眼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血压脑出血夺了命。邻里议论纷纷:“他不才五十出头?怎么说走就走了?”
难道高血压真有这么吓人?一个血压高点,至于吗?——这个问题,或许正是很多人心头的疑惑。可谁知,高血压就如同一条潜伏在水底的鳄鱼,看似风平浪静,实则一口咬住,就再难挣脱。
它不是病,可它要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因高血压离世?到底是哪五件事,明知危险却依旧舍不得放手?
高血压,正在静悄悄地成为中国人的“头号隐形杀手”。
从东北的锅包肉到川渝的火锅底料,从岭南的腊味到西北的牛羊大餐,“咸香辣鲜”几乎是中国人饮食的灵魂。但正是这口味里的执念,悄然改变了国民健康的基调。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位是高血压患者。更令人揪心的是,因高血压引发的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重大疾病,仍在以每年百万级的速度增长。
可怕的是,它往往没啥动静,等人意识到时,往往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条命,输在了一口咸、一口酒、一根烟,甚至一个深夜的外卖。
那么,是哪五件事,让高血压患者明知危险却依旧“爱得深沉”?
舍不得的“嘴巴”
“好吃不过油盐酱醋茶。”可惜的是,这几样,高血压患者几乎都该少碰。中国饮食文化中对盐的依赖,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每日摄入超过10克,翻了一倍还多。
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联合研究发现,长期摄盐量超标人群,其高血压发病风险可达正常摄入人群的1.7倍。尤其是一些南方地区,喜欢腌菜、酱汁、咸鱼咸肉,不知不觉中“偷盐无数”。而在东北,一碗炖菜下去,盐和油双管齐下,连血管壁也怕。
“没味儿吃不下饭。”这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但其实,味道的背后,是血管的失守。
戒不掉的“气”
“气大伤身”,这句话不是戏言,而是实打实的医学共识。
情绪波动大,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隐性炸弹”。2021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一项精神心理与高血压关系研究指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其收缩压平均比正常人高出10-15mmHg。
而在广东、福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因工作压力导致的“情绪型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年轻人三十出头就进了高血压的“候选名单”。
人一生气,肾上腺素飙升,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自然就上去了。“气得脑壳嗡嗡响”,其实就是在告诉你:脑血管已经在发警报。
而且,“小气不出,大病找上门。”憋气、怄气、不发泄,也是一种慢性自残。血压一天不上去,两天不上去,第三天就可能“砰”的一声,猝不及防。
放不下的“夜生活”
“天黑不睡,白天不醒。”现代人的作息,活脱脱地跟祖宗八代的生活节奏对着干。长期熬夜、昼夜颠倒,是高血压的又一“催命符”。
202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充足睡眠人群的2.4倍。
而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夜猫子”比例甚至高达60%以上。不少人凌晨两三点还在刷短视频、追剧、打游戏,“白天上班靠咖啡,晚上靠意志力熬夜”,血压就这样被一点点“熬”高。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生物钟的紊乱会直接打乱血压的昼夜节律。“白天低,晚上高”的血压波动更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很多人夜里突发脑卒中,都是命运在作祟,而自己却毫无察觉。
离不开的“烟酒”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句老话,如今听来却成了讽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让本就脆弱的血压像气球一样,越吹越鼓。
2022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6倍,且血压控制率明显偏低。尤其是在西北、华北等地区,烟民比例高,且多为“老烟枪”,一抽就是几十年,血管早已被熏成“柏油路”。
酒,更是高血压的“加速器”。适量饮酒尚可活血,但一旦过量,乙醇不仅会扩张血管、刺激心跳,还会干扰降压机制。“小酌怡情,大醉伤身”,这不是文人骚客的风花雪月,而是医生们无奈的叮嘱。
断不了的“懒”
“动一动,少生病;懒一懒,病上身。”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温床。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成年人中,每周缺乏足够运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人群超过65%。
尤其是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很多人一入冬就“冬眠”,血液循环减慢,血压随之飙升。
运动不仅能调节血管弹性,还能帮助身体代谢多余的钠离子、减少肥胖、稳定情绪。可惜的是,“动嘴容易,动腿难”,很多人嘴上说着“明天去锻炼”,却年年都是“明年计划”。
那到底该怎么办?
高血压不是洪水猛兽,它怕的是你“毫不在意”。要想真正“压得住”,不能光靠药,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根基。
比如,用柠檬、香料、醋替代部分食盐调味,让口感丰富却不失健康;情绪管理上,练习呼吸放松法、冥想、写日记,让“气”有个出口;睡眠调整上,坚持固定时间起睡、睡前泡脚、避免蓝光刺激,让生物钟回归自然。
在饮食上,尝试“得舒饮食”(DASH)模式,即高钾低钠、高纤维低脂肪的结构;适度运动方面,推荐快走、游泳、太极拳,这些对中老年人尤其友好。
高血压的控制,不是一件事,而是一整套生活哲学。
它讲的是节制,是放下,是对身体的敬畏。千万别等到血压爆表、晕倒在地、进了急救室,才追悔莫及。那时候,医生再苦口婆心,也只能含泪叮嘱家属:“他要是早听劝就好了……”
人这一辈子,能舍得的东西很多,但这五件事——嘴巴、脾气、熬夜、烟酒和懒惰——再爱,也要戒掉。
不然,哪天血压突然“翻脸”,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6): 489-510.
[2]张宇,王晓慧,李志敏,等. 高盐饮食对高血压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8): 736-742.
[3]李明,赵佳音,孙晓东,等.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44(3): 287-29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