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计划私有化极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4:38 2

摘要: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交易溢价13.6%,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这一动作被视为吉利落实《台州宣言》、加速冲击2027年500万辆销量目标的关键一

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交易溢价13.6%,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这一动作被视为吉利落实《台州宣言》、加速冲击2027年500万辆销量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迈入深度整合时代。

一、私有化动因:估值倒逼与战略聚焦

1. 美股估值低迷与资本运作需求

极氪自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以来,尽管销量增长迅猛(2024年营收759亿元,同比增长46.9%),但美股市场对其估值长期低于预期。截至私有化公告前,极氪市值对应2024年P/S(市销率)仅为0.7倍,远低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的1.5-2倍水平。市场对极氪关联交易复杂(如依赖吉利代工生产)及现金流压力(2024年底现金储备仅90亿元)的担忧,导致其估值持续承压。

私有化后,吉利计划将极氪整合至港股或A股平台,借助亚洲资本市场的高估值逻辑重估资产价值,同时避免美股监管风险。

2. 《台州宣言》驱动资源整合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明确从“扩张”转向“聚焦”战略,强调内部资源整合与协同。极氪私有化是继2025年2月完成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又一关键动作。通过全资控股极氪,吉利可集中研发资源(如SEA浩瀚架构、L3级自动驾驶技术)、优化供应链效率(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70%),并减少品牌间竞争内耗。

二、500万辆目标:技术协同与市场扩张

1. “两横七纵”布局支撑增长

吉利计划2027年实现500万辆销量目标,年均增速需达15%。为此,其乘用车板块划分为“两横”——吉利汽车集团(主攻大众市场)与极氪科技集团(聚焦高端新能源),并在七大技术领域(机械架构、智能驾驶、电驱系统等)深化协同。通过GEA和SEA架构的规模化应用,研发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降低10%。

2. 双品牌策略与全球化突破

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采用双品牌定位: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领克覆盖20万-30万元混动及入门纯电市场。2025年,极氪计划推出5款新车(含4款混动),并借助领克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资源扩大覆盖。海外市场方面,极氪与领克计划年内落成超200家门店,目标将欧洲销量占比从15%提升至25%。

三、整合挑战:盈利压力与竞争风险

1. 扭亏为盈的迫切性

尽管极氪2024年净亏损同比收窄29.9%至57.9亿元,但其盈利仍依赖吉利输血(如代工费用、研发支持)。私有化后,极氪需加速实现自我造血:2025年目标销量71万辆(极氪32万+领克39万),并通过混动车型占比提升(预计占新车80%)降低成本。

2. 智能化与产品力短板

极氪主力车型极氪001、007面临小米SU7、小鹏P7等竞品的激烈冲击,销量自2025年初显著下滑。其自研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虽计划年底量产,但相较华为、小鹏等头部玩家仍显滞后。若无法在智驾领域突破,极氪的高端定位恐难持续。

四、行业启示:中国汽车进入“大整合时代”

1. 从扩张到聚焦的范式转变

吉利私有化极氪、合并领克等动作,折射出中国车企从“多品牌扩张”转向“资源集约化”的趋势。类似案例包括长城整合欧拉与哈弗、上汽合并荣威与飞凡。行业共识认为,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超55%后,市场将加速淘汰弱势品牌,80%中国车企或面临关停并转。

2. 资本结构简化与全球化博弈

私有化模式或引发中概股车企回归潮(如蔚来、小鹏),以规避美股估值歧视与监管风险。同时,吉利通过极氪全资控股强化对核心技术(如固态电池、高压快充)的控制,为应对欧美贸易壁垒预留战略弹性。

结语

吉利的整合棋局,既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战术选择,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的缩影。若极氪私有化成功,吉利将形成“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四大品牌矩阵,但如何平衡品牌差异化、技术投入与盈利目标,仍是其冲击全球头部车企的核心考验。

综合澎湃新闻、钛媒体、财联社等

来源:广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