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社总编辑韩世轶:在90亿人次的春运路上践行“四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5:16 3

摘要: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奔涌着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2025年春运40天,与中宣部、中国记协“新春走基层”活动时间高度重合,中国交通报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将春运与“新春走基层”紧密结合,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在90亿人次的春运路上践行“四力”

韩世轶

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奔涌着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2025年春运40天,与中宣部、中国记协“新春走基层”活动时间高度重合,中国交通报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将春运与“新春走基层”紧密结合,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全媒体矩阵发力,聚焦“奋进强国路 融融中国年”

2025年春运期间,90亿人次来来往往。中国交通报社紧扣“平安春运、便捷春运、温馨春运”,以“奋进强国路 融融中国年”为主题,聚焦综合运输春运“融合”特点,创新融媒体生产传播机制,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协同联动,报道新特点、分析新趋势、宣传新举措,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春节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报社建立“专班负责、全员参与、前后协同、统一行动”的融媒体报道机制,全媒体矩阵发力。报纸开设“新春走基层”“2025平安便捷温馨春运”“春运一线”“春运观察”“春运时评”“春运镜头”等栏目;中国交通新闻网、交通强国APP同步开设“奋进强国路 融融中国年”专题,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设置春运关键词和春运话题。全平台发布“新春走基层”系列作品420篇次,涌现出了《寒至极处春可望》《琼州海峡:双向奔赴的回家路》《镇扬汽渡的智慧密码》《陆良今春特别“鲜”》等优秀融媒作品。

讲好春运故事,生动展示流动的中国

报社充分把握做好春运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精心制定融媒体方案,将春运报道和“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引导骨干采编力量深入践行“四力”的重要抓手,讲好综合运输春运故事,生动展示流动的中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报社及时准确做好春运相关政策、会议、部署等报道,重点体现交通运输行业以最实举措抓好安全生产,以最大能力做好综合运输春运组织,以最优服务保障自驾出行顺畅,以最佳状态提供温馨服务、最高效率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举措和成效,加强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数据发布解读。同时,我们派出10名记者跟随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检查指导组,深入各省(区、市)的车、船、路、港等春运一线,开展舆论监督报道,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累计发稿60篇。

深入基层、贴近一线。报社将“新春走基层”活动与春运报道相结合,成立春运特别报道小组,锤炼记者队伍的“四力”,开展接地气、贴民心的宣传报道。7个采编部门和36个记者站选派采编骨干深入基层一线,报道热点亮点,进一步创新报道主题、形式、内容,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经过精心策划,选择有特点的目的地。

——去最“冷”的地方。采编中心、融媒体中心以及驻站记者深入内蒙古根河市(“中国冷极”),记录养路工在极寒中坚守,推出《寒至极处春可望》报道及专题片《最冷的地方也最暖》。

——去最“热”的地方。每年琼州海峡过海运输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水运中心记者直击琼州海峡春运首日,报道新能源汽车过海新政及“双向奔赴”的温情服务,展现新气象。

——去最“愁”的地方。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如何破解?“我做一天春运人”品牌栏目连续5年深入一线,采编中心记者赴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邯郸服务区,以“实习生”的视角讲述《满电还乡满爱在途》的故事。

——去最“新”的地方。科教中心记者探秘长江镇扬汽渡,展现人工智能助力春运,《当汽渡遇上高科技》短视频“破圈”热传。

——去最“土”的地方。运输中心记者走进云南陆良,与田间地头的农民朋友促膝长谈,用镜头记录物流园及冷链设施的繁忙景象,展现物流供应畅通对百姓餐桌的守护。

——去最“暖”的地方。文化与品牌中心记者跟随北京“的哥”劳模王建生,记录春运保障中的温暖故事。

此外,运输中心《八方纵笔绘春途》特别报道,派出10名记者,分别赴山西临汾、河北沧州、黑龙江哈尔滨、辽宁沈阳、北京、天津、云南楚雄等地一线采访。作品《冰雪奇缘哈尔滨,交通保障“不含糊”》全网浏览量达102万次。采编中心策划《乡变》,9名回乡记者从山西平遥、河北石家庄、江苏宿迁、河南濮阳、广东佛山、安徽合肥等地发回特别报道,《“福”字要手写》等作品展现乡风民俗新变化。

跨界联动、“破圈”传播。融媒体中心结合春运首日、小年、元宵节返程高峰等节点,策划3场覆盖铁公水航邮全领域的全平台直播活动,邀请广东海事局、华北空管局、南昌铁路、浙江交通集团、顺丰集团等22家单位,并积极促成与科普中国、中国气象局的联合直播。直播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1200万,点赞量超8万。

公路中心整版策划《团圆路上守桥人》,选取了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5座跨海跨江大桥上的守桥人,挖掘守护故事,聆听守护心语,展现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人民日报》海外版进行转载。

深度报道、做精做实。报社加大了春运评论、深度报道以及专家观点的策划组织力度。春运首日刊发评论《努力让老百姓的春运旅途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春运观察》发稿19篇,主题涉及琼州海峡春运治理实践、车轮上的春运图景、高于常规严于平时的春运举措等。此外,还邀请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安徽省旌德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山西省晋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业内人士,畅谈“春运之便出行之变”。

守正创新,融合传播记录开路先锋故事

今年报社的“新春走基层”报道相较于往年质量齐升,这得益于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12月底编委会召开三次策划会,根据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方案安排,精心制定春运及“新春走基层”融媒体方案并详细列出选题清单。

二是整合内部资源。成立跨部门的春运特别报道小组,重点选题汇聚骨干力量攻坚克难。同时,公路、运输、水运、科教中心等部门深耕各自优势领域,策划精品。

三是鼓励激励创新。月度融媒体考核奖向“新春走基层”作品倾斜,同时积极向交通运输部、行业报协会推荐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优秀作品。

四是注重融合传播。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例如,针对内蒙古根河市的报道,文字稿件《寒至极处春可望》在报纸头版见报,专题片《最冷的地方也最暖》在“交点”视频号发布,短视频在抖音及快手平台传播,适应了不同平台受众特点,提升了传播效果。其中,仅专题片全网播放量超百万,点赞超2万。

下一步,中国交通报社将把此次春运报道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贯穿到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同时,针对报道中存在的不足持续补短板,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不断锤炼“四力”、切实改进文风,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以专业视角记录交通发展脉搏,以人文笔触书写开路先锋故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系中国交通报社总编辑)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4月(下)

责任编辑:王月

新媒体编辑:曹雅芳

中国石化报社社长、总编辑杨守娟:AI大势下,“新春走基层”该如何走?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有限公司董事、编委会总编辑封雪松:增强“四力”,讲好新时代应急故事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张守增:全媒体时代法治传播的四维突破

本文来自【新闻战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