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拜访王辉贤老船长时,老船长拿出了他珍贵多年的“古董宝贝”,父辈留给他的航海罗经。这是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航行外海时的“天眼”。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文 /林鸿东
在拜访王辉贤老船长时,老船长拿出了他珍贵多年的“古董宝贝”,父辈留给他的航海罗经。这是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航行外海时的“天眼”。
我认真看了下,上面注明了制造地点:“OSAKA JAPAN”,也就是日本大阪,也注明了制造公司:“TOKURA KEIKI SEISAKUSHO CO.,LTD.”,也就是德仓精密制作株式会社。
暂时没有查到这一家日本企业的资料,据老船长传承自上一辈的说法,大致应该是民国时期至解放初的物件。
航海罗经,其实就是一种罗盘。我们知道,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出现于北宋时期。指南针发明后,很快便用在航海上,如水罗盘。
水罗盘,又称水浮法指南针。关于这种水浮法指南针,文献较多,最为经典的是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记载:
“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用薄铁片剪裁成鱼形,长二寸(约6.4厘米),宽五分(约1.6厘米),首尾尖锐如鱼形。将其放置在炭火中烧至通红,用铁钳夹住鱼头部分取出,保持鱼尾正对子位(地理正北方),然后迅速将鱼尾浸入水盆中,浸入水中数分(约3-5毫米)后停止,最后用密封的容器收藏起来。使用时,将水碗放置在无风的地方并保持水平,让指南鱼浮在水面上,此时鱼头就会始终指向南方(午位)。
文字详细记载了“指南鱼”的制作工艺,是水罗盘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这种水浮指南鱼正是水罗盘的雏形。
水罗盘发明于北宋,成熟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普及,明代尤使用频繁。水罗盘技术经阿拉伯人还传播到了欧洲。到了明代,旱罗盘渐渐取代了水罗盘。老船长家这个“古董宝贝”,便是源自古代罗盘的近现代航海罗经。
这是曾经的航海岁月留给一位老船长最好的纪念品!!!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来源:鹭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