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包含在经史子集当中,诸子百家精华独具,各有其长。要想了解古人思想,学习古人智慧,借鉴古人谋略,唯有问学明师、汲取古文不可,此外别无捷径能行。而求贤入古,亦唯有对古文字的“音、形、义”真正弄懂贯通,最后才有发言权。
研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必由之路
——关于学习语言和钻研文字的思考
文/王印祥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包含在经史子集当中,诸子百家精华独具,各有其长。要想了解古人思想,学习古人智慧,借鉴古人谋略,唯有问学明师、汲取古文不可,此外别无捷径能行。而求贤入古,亦唯有对古文字的“音、形、义”真正弄懂贯通,最后才有发言权。
语言是表达、交流和传播思想的工具,尽管有其直接性和方便性,但也有其时空局限性。文字则是记录、保存和传承智慧的工具,虽然没有时空的局限性,依然有文义字音的障碍性。
汉字可任人纵横书写和印刷,甚至可以成为“篆隶揩行草”各种书体的书写艺术——书法(乱书、丑书是对书写的亵渎,更是对书法的戕害),其形亦稳亦变,其音、义亦一亦多。
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字而言,语言要花大气力来学习,文字更要下真功夫去研读。要过语言关,特别是要过文字关,今人才有可能全面、系统、扎实地继承古人的思想、智慧和谋略,才有可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思想之渊源、智慧之沃土和谋略之根底,才有能将文字学变成打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大门、迈进古代文化殿堂的金钥匙。
语言的学习,要花费很多的体力和脑力;文字的钻研,更要付出巨大的耐力和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语言和汉字是很“苦”的。而随着语言和文字的深入探讨,越来越清楚和明白古文字内在音、形、义的本义及引申义,就会越来越感到其无穷之“乐”,品尝到五味调和之“饴”。
学问当随时代。所谓“时代”,是指民心不断增长的正当需求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方向。
2025.5.8
【责编 杨春林】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