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团队成功为一名胃体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实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当前已顺利出院。该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进入“超微创阶段”。
转自:南京晨报
医院供图
近日,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团队成功为一名胃体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实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当前已顺利出院。该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进入“超微创阶段”。
腹部持续隐痛检查发现“间质瘤”
62岁的陈阿姨因腹部持续隐痛近一个月,于是来到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在检查中不仅发现胃肠道中存在多个息肉,还发现胃体黏膜下有不明肿块隆起。根据陈阿姨的实际情况,医生当即选择在当次检查中对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而胃体黏膜下有不明肿块隆起,还需要后续进一步检查明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调整,陈阿姨再次来到该院就诊。经超声胃镜(EUS)及腹部CT进一步检查明确,陈阿姨胃体黏膜下存在一个直径约1.2cm的隆起病变,其病变源自固有肌层,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听到这一消息,陈阿姨及其家人陷入了担忧中,”本来以为最多有几个息肉,这下还有肿瘤,还要手术开刀吗,要切胃吗?“陈阿姨焦急地询问医生。
无需“开膛剖腹”超微创“隧道”守护胃部健康
“您看,虽然这个肿瘤‘潜伏’在固有肌层,但我们只需要在胃黏膜开个‘小窗口’,打开黏膜下层,接着像‘过江隧道’一样到达肿瘤处,然后精准剥离肿瘤就行了,最后利用钛夹缝合‘小窗口’”,该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顾国青耐心解释道。和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切除部分胃壁相比,这种“隧道手术”只需在黏膜下层开辟微型通道,既能实现肿瘤的精准微创切除,同时还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手术由顾国青医生主刀,麻醉、护理团队通力配合,开始了这场肠胃“保卫战”。术中,通过“隧道”入口建立、“隧道内”精准剥离、肿瘤完整切除、“隧道”严密闭合等步骤,手术在90分钟内便顺利完成。术后,陈阿姨恢复良好,术后两日便恢复流质饮食。
■专家提醒
定期胃肠镜检查 是发现消化道早癌和SMT的关键
该院消化科主任赵君宁介绍,包括胃黏膜下肿瘤(SMT)这一类“潜伏型”疾病在内,胃肠道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
“比如早期胃癌,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轻微腹部疼痛等症状,这时患者往往觉得只是普通的胃肠道问题”,赵君宁说,“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规范治疗,治愈率则会大幅度提高。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则可能低于20%。”
赵君宁特别提醒,胃肠镜检查能够发现胃肠道内的早期病变,甚至可以发现一些尚未发展成癌症的癌前病变,从而及时进行干预,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将胃肠镜纳入体检项目。
通讯员 张婷 穆婷婷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