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光禄是农民出身,参军之后的18年部队生活,磨练了他的心性,促进了他的成长。转业地方时,戴光禄时任直属政治处干事。谁也没想到,短短15年后,戴光禄就一跃成为了云南省副省长。这一路走来,戴光禄都经历了些什么?
戴光禄是农民出身,参军之后的18年部队生活,磨练了他的心性,促进了他的成长。转业地方时,戴光禄时任直属政治处干事。谁也没想到,短短15年后,戴光禄就一跃成为了云南省副省长。这一路走来,戴光禄都经历了些什么?
戴光禄出生在原名叫“土佬寨”,后改名为美泉村的偏僻小村子。这个村里居住着10多户人家。戴父一共生了6个孩子,戴光禄排行老六。前面几个哥姐因贫穷缘故,未能念上书,戴光禄沾了解放、土改的光,成了家中唯一念书的孩子。
由于村子没学校,戴光禄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尽管路途难行,他还是咬着牙读完了初小。戴光禄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抓住一切时间汲取知识的养分。初中毕业后,他被学校保送到了昆明师范学院附中读高中,据说,能进这所学校的名额,整个文山壮族自治州仅有2个。
在昆明读书3年,党和政府对从农村选送来的优秀生,给予了很大的关照。他在学校的成绩不错,决心考个好一点的大学,报效国家。1962年,时局骤变,美蒋企图窜犯大陆。当戴光禄迎接高考之时,学校校长动员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军。在热情高涨的环境下,戴光禄选择参军卫国。
虽然没上大学,但戴光禄一点都不遗憾。他始终认为,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此后,他一身军装穿了18年。期间,他训练打靶、站岗放哨,完全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之后,他在援越抗美、自卫还击等大型战役中表现优异,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在部队18年,戴光禄尽管只谋得了一个军营序列里最平常的职务——政治部干事。但他认为这段当兵的经历,使他终身受益。1979年底,戴光禄转业到地方工作。这一年,戴光禄36岁。
戴光禄离开军营之前,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毕竟自己待了这么多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不过,当转业通知下来后,戴光禄马上就重振信心,因为他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想过去功劳也罢,过失也罢,切莫当作包袱背起来。”
很快,根据地方安排,戴光禄去了一个新组建的单位——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如今的广播电台,看着很是高大上,然而,戴光禄刚去的那会儿,简直用“寒酸”一词都不足形容。
转业的时候,他领取了700多元的转业费。这笔钱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省吃俭用的他,这一次把这笔钱都花了个精光。他用180多元买了一辆自行车,又做了一个大衣柜,剩下的钱,他就带着妻儿到城里转一转,见见世面。
初来文山人民广播电台时,戴光禄没有因这里破落而灰心,他用部队培养的那股知难而上的劲头,拼命去干好建设工作。开始做的时候,困难重重,戴光禄咬着牙一点点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文山人民广播电台不光在本系统,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中,赢得声誉。
此后,这个组建文山人民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有了头衔——文山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之后又晋升为文山州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由于“初战”就取得了胜利,领导对他的能力很是看好,从此,戴光禄开启了“仕途”晋升之路。
1986年,戴光禄被任命为文山县县委书记。那时,文山县是个没有被列入贫困县名单的贫困县,但这个县每年都要吃国家的财政补助。戴光禄一上任,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去寻找振兴文山县经济的新路子。
他很少坐办公室,大部分的时间是带着县里有关领导下基层搞调研。跋涉了650公里的路程后,他提出了: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粮,抓粮必抓水,抓水必抓林,要农、林、水一起抓,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工作思路。
在戴光禄的带领下,文山县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4年后,戴光禄晋升为文山州委书记。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戴光禄丝毫没有自满,反而觉得身上担子的重量越来越重。他曾在一次会议上讲:“过去做梦也没想过这辈子当州委书记,但既然组织已经叫我当了,我就得学着当好。”
1993年,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中央批准,提名戴光禄为副省长候选人。但是在差额选举中,戴光禄落选了。不过,戴光禄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更加努力地做好分内之事。1994年,戴光禄被任命为了云南省副省长。
几个月后,戴光禄走马上任。期间,戴光禄除了负责民族、政法工作外,还管理民政和救灾板块。1995年7月,孟连县发生7.3级地震;同年10月,武定县发生6.5级地震;1996年2月,丽江发生震惊中外大地震。只要有地震发生的地区,一定会看到戴光禄忙碌的身影。
1997年,戴光禄任云南省人大副主任。2009年退休。戴光禄平日里喜欢读书写作,写书法,爱好唱歌。他兴趣广泛,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比如,当兵那会,没有站岗任务的晚上,熄灯号响后,他就用高射炮侦察兵使用的电瓶灯照明,躲在被窝里看书。
退休后,戴光禄的时间充足起来。他重新捡起了以前的娱乐项目,开始度过平静幸福的晚年生活。
来源:冰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