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近代机制铜币的核心品类,大清铜币以版别复杂、工艺精湛著称,其收藏价值常与存世量、铸造工艺及历史背景深度绑定。本文聚焦四种极具代表性的版本,从铸造特征、工艺细节与拍卖表现切入,揭示这一币种的收藏逻辑。
作为中国近代机制铜币的核心品类,大清铜币以版别复杂、工艺精湛著称,其收藏价值常与存世量、铸造工艺及历史背景深度绑定。本文聚焦四种极具代表性的版本,从铸造特征、工艺细节与拍卖表现切入,揭示这一币种的收藏逻辑。
作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银元局铸造的流通币,湘字十文铜币直径28毫米,重量7.2克。其核心特征在于正面珠圈内“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镌刻阴刻“湘”字代表铸造地(湖南省),上方镌刻“丙午”年号,下方为“当制钱十文”;背面珠圈内蟠龙图案,龙身蜿蜒,龙鳞细密如甲,珠圈外上方镌刻“光绪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其中,“大湘火珠有芒版”因龙尾火焰带芒刺状细节,成为湖南铜元中的顶级名品。在2024年12月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枚PCGS MS64RB级丙午湘字十文铜币以175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该版别拍卖纪录。
作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湖北铜元局铸造的错配币,鄂字十文铜币直径28毫米,重量7.1克,采用红铜铸造。其特征在于正面珠圈内“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镌刻阴刻“鄂”字代表铸造地(湖北省),上方镌刻“己酉”年号,下方为“当制钱十文”;背面珠圈内为蟠龙图案,珠圈外上方镌刻“宣统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在2024年7月北京华珍府迎春拍卖会上,一枚PCGS AU50级己酉鄂字十文错配币以166万元人民币成交。
作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宁铸币局铸造的流通币,厚实包浆版甯字十文铜币直径28毫米,重量7.0克,采用红铜铸造。其特征在于正面珠圈内“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镌刻阳刻“甯”字代表铸造地(江宁府),上方镌刻“丙午”年号,下方为“当制钱十文”;背面珠圈内蟠龙图案,龙身呈“C”形盘旋,龙鳞细密如甲,珠圈外上方镌刻“光绪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在2024年4月线上拍卖中,一枚未评级厚实包浆版甯字十文铜币以56万元人民币底价成交。该币币面覆盖均匀的墨绿色包浆,局部透出底层红铜光泽,龙身细节立体饱满。
作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户部铸币总局铸造的试铸币,五厘铜币直径22毫米,重量3.5克,采用白铜铸造。其特征在于正面珠圈内“大清铜币”四字,中心无局名标识,上方镌刻“宣统年造”年号,下方为“当制钱五厘”;背面珠圈内蟠龙图案,龙鳞细密如甲,珠圈外上方镌刻“五厘”面值。在2024年11月上海泓盛秋季拍卖会上,一枚PCGS SP64RB级宣统五厘试铸币以216万元人民币成交。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