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进入灌浆期,还未成熟,尤其是处于灌浆前期和中期时,麦穗就出现发白现象,需要引起农户们的重视,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小麦进入灌浆期,还未成熟,尤其是处于灌浆前期和中期时,麦穗就出现发白现象,需要引起农户们的重视,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小麦生长后期,麦穗出现白穗,被称为“白穗”或“枯白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正常生长的小麦,此时还属于绿色,或者绿中有黄,不会出现白色。
一旦发现自家的小麦田,麦穗中出现了白色,就要找到原因,尽量减轻白穗带来的危害。
笔者今天去田间查看时,就发现自家田间有一些白穗出现,本篇内容,就详细和大家说说小麦白穗的相关内容原因及预防。
其一,病害
能导致小麦白穗的病害有多种,比如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赤霉病在小麦开花灌浆期发生较为严重,发病初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当田间湿度大时,会产生粉红色霉层,再到后期,病穗就有可能出现白色了。
小麦纹枯病,虽然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但是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可包围茎基部,导致茎秆输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使麦穗出现枯白现象。
根腐病可危害小麦的根部、茎基部和穗部。当茎基部受害严重后,同样会导致麦穗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出现枯白穗。
其二,虫害
小麦进入灌浆期后,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和吸浆虫,当这两种病害发生严重时,也会导致白穗现象。
蚜虫在小麦灌浆期时,适宜的条件下,会大量聚集在麦穗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影响麦粒灌浆,同时还会传播病毒病,出现枯白穗。
吸浆虫是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主,能造成麦粒空秕。受害小麦在外观上与正常小麦相似,但是麦粒逐渐变黄、干瘪,麦穗也会呈现枯白状。
其三,营养不足
小麦在进入灌浆期后,也就等于进入了小麦生育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底肥不足,又没有追肥,或者是相对贫瘠的地块,在灌浆期时,很容易出现缺素现象。
不仅包含了氮磷钾大量元素,还包含了锌、硼等微量元素。比如缺锌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缺硼会导致受精不良,从而出现枯白穗。
其四,干热风
干热风形成的条件是高温、干旱、刮风。小麦进入灌浆期后,节气上也已进入了立夏,多地温度持续升高,如果在灌浆期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小麦呼吸作用增强,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导致籽粒发育不良,出现枯白穗。
再加上当地如果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田间比较干旱,小麦植株会因缺水,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光合作用减弱,使麦穗出现枯白穗。
其一,在播种前就可以拌种预防,比如可以使用含戊唑醇或咯菌腈的悬浮种衣剂拌种。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说拌种能直接预防白穗,而是拌种能减少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进而降低白穗出现的几率。
其二,针对田间的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也能有效降低白穗的发生。
比如赤霉病可喷施氰烯菌酯预防,纹枯病可喷施噻呋酰胺、 苯甲·丙环唑预防;蚜虫可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吸浆虫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等等。
其三,要防御干热风,在小麦灌浆初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叶面肥。另外,在干热风来临前,对于田间干旱的地块,可以浇一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左右。
综合上述内容,小麦白穗是小麦生长后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它能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了解形成原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轻白穗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问问大家,你种植小麦时,遇到过白穗现象吗?
来源:创意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