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中国邮政EMS完成了DeepSeek-R1大模型私有化部署,通过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多个场景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部分场景效率将提升33%左右。
2025年2月,中国邮政EMS完成了DeepSeek-R1大模型私有化部署,通过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多个场景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部分场景效率将提升33%左右。
此时,距离DeepSeek-R1大模型的正式发布,尚不足一个月。
能够快速完成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和场景应用落地离不开充足的准备工作。2024年,中国邮政EMS即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大模型应用路径。
2024年,中国邮政开始加速数智化建设,并紧紧围绕“以数智化解决关键特定问题”这个目标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从仅需一位工作人员就能高效运转的深圳深南中邮政支局到北京邮储银行网点中“让金融服务没有距离”的云柜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培育正在改变这家历史悠久的大型集团的样貌。
如今,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中国邮政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这些元素不仅重塑了中国邮政,增强了其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还不断释放所谓的“邮政效应”。
“邮政效应”是中国邮政作为一家“特殊”企业的独特效应。一方面,这家企业拥有邮政、寄递、金融、电商等多板块业务,是产融结合、“四流合一”的现代大型集团,在经济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国邮政的业务不仅有极强的社会服务性,多板块业务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在普惠的服务能力和市场效率间取得平衡。
这种特性决定了中国邮政的每一次效率提升,都将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行释放更强的外部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2025年是持续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中国邮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年,中国邮政将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数字邮政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具体问题出发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邮政支局这个龙华区最大的支局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直观看,这种变化体现在大厅内放置的箱式机器和门口写着的“智慧邮局”四个字,但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这台机器和其背后的智能化、数字化系统,通过整套系统,客户能够快捷、便利的完成自助邮寄。曾经,这个毗邻学校、社区,客流量极大的支局常常大排长龙,但现在只需要一位营业员就能维持整个支局的井然有序。
邮政普遍服务是中国邮政公共服务属性最强的业务板块,但由于社会用邮习惯的变化,近年各邮政普服网点面临越来越大的运营压力,如何在保持营业网点不减、服务水平不降的前提下,提高普服网点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正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中国邮政深入调研、取长补短,最终在多版方案中确定了目前的方案。截至2024年8月,深圳邮政已建成6个智慧邮局、35个自助体验式邮局,覆盖了全市各行政区,收寄业务量达到3.6万余件,每年每个网点可节省成本2万余元。
从问题出发是中国邮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起点,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基。
面对柜面忙闲不均与传统模式下作业弹性不足的矛盾,邮储银行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出了云柜服务。这是一种结合音视频技术的服务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在北京分行,所有自营网点均已覆盖云柜模式,2024年1月至9月,日均办理业务超过330笔。通过“线下自助操作+座席远程辅助及办理”的方式,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银行业务,无需亲临网点。通过云柜模式,北京分行营业部将原有3个台席压缩至1.5个——1个常规台席、1个弹性台席,这使得网点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客户营销与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网点的综合竞争力。
寄递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点,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完成全网高效安全的运营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2024年,中国邮政上线了指调系统2.0版,这一指调系统不仅增强了“预知未来”的预警功能,还对信息展示进行了可视化升级,加之其他功能的优化,让各级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处理中心袋(件)量预测模型的省际中心袋(件)量预测平均准确率为92.98%,袋(件)总量预测平均准确率达98.53%。
在电商板块,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是关键,针对设备配置要求高、文案需自创等应用问题,邮乐直播基地推出了数字人“小邮”2.0版。自2024年1月试播以来,数字人“小邮”已经累计直播4789个小时,吸引了2.89万名独立访客,产生了31.6万笔订单,交易总额达到2438.5万元。这些举措不仅为邮政电商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也加强了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邮政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特色:从具体问题出发、用数智化工具、重新构建业务流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给社会带来更多效益。
“邮政式”创新体系
如今,“邮储大脑”已经应用于营销、运营、风控等数百个场景,正在成为整个邮储银行体系的智能中枢。
从“十四五”初期,邮储银行即开始进行人工智能布局,“邮储大脑”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果。该平台实现对人工智能模型从训练、测试、部署、运行、迭代的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管理,引入多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先进算法和模型,并适时纳入大模型相关技术,支持邮储银行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及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邮储大脑”不仅为邮储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其拥抱数字浪潮的“智能基座”。
“邮储大脑”的成型离不开邮储银行持续性的投入。早在2019年,邮储银行就决定每年将营业收入的3%左右投入信息科技领域。仅2023年全年,邮储银行在信息科技侧投入就高达112.78亿元,同比增长5.88%,占营业收入的3.29%。
如果说以问题为导向是中国邮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和根基,那么中国邮政对前沿创新领域的关注、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的投入和自身的创新体系的搭建就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邮政官网《中国邮政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 营业员 “云端”见——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云柜服务探访记》
2024年底,市场关注到一条信息。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该公司由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如果对中国邮政熟悉,就会发现无人机、无人车技术正在中国邮政的寄递业务上得到尝试性应用。2024年10月9日,中国邮政重庆市分公司在巴南区城区揽投部至巴南区莲花街道大中村中坝岛之间开通了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邮路,标志着重庆市在无人机物流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5年中国邮政在全国邮政计划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全自动供件技术和无人机、无人车规模化推广应用。
在持续进行技术投入的同时,中国邮政还在通过广泛的外部合作,以问题为导向,取长补短,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
比如,数字人“小邮”2.0版即邮乐直播基地在算力算法上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的成果。推出的“小邮”2.0版,其形象风格根据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技术复刻还原真人的形象、表情与声音,以无限接近于真人的状态,辅助真人主播开展更高效的直播带货。
2025年3月召开的全国邮政计划建设工作会议,还曾邀请华为专家就“AI产业洞察及行业实践”作专题讲座,并与华为公司召开座谈会议,围绕AI科技发展、大模型应用、邮政数智化转型、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等开展深入交流。
新质生产力的“邮政效应”
5月10日是中国邮政的“全民邮享日”品牌营销活动。在今年的活动上,中国邮政各板块推出了各项便民优惠措施,其中很多优惠措施都是基于各业务的小程序等数字化程序实现的。
在如今的中国邮政中,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能力正在扮演着中国邮政的基座,为整个集团的各项业务赋能。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中国邮政在加强体系化设计,建立数字化能力地图,更好赋能各项业务发展。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打造大模型训练开发平台与智能体平台,提供大模型共享开发和应用能力,提高寄递网络智能规划、智能运力匹配等模型算法精准度,以大数据赋能邮政金融千人千面的客户画像、秒批秒贷的智能审批、打早打小的智慧风控;建设推广五大数字员工助手,提高金融营销、邮务产品营销、智能揽投、业务数据分析、研发测试等方面的生产力。在绿色化建设方面,持续巩固拓展节能降碳成效,提升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水平。
作为规模巨大、承担较强社会功能的大型集团,这种能力建设的指向了一个目的: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邮政已经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各项业务协同发展。比如,在农村电商领域,借助数字人直播技术,邮政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金融领域,通过云柜服务模式,邮储银行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方面,中国邮政巩固深化了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水平,积极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试点,在网点大力推广可降解包装物,同时不断完善包装回收机制,鼓励消费者将旧包装返还给邮政网点,以便再利用或回收处理。在绿色运输方面,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用力度,截至2024年底邮政全网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16908辆。在绿色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底,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7817.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55%,增速持续多年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累计开展企业碳核算服务突破万户,邮储银行还多次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称号。
这些新质生产力不仅增强了中国邮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也为其支持高质量发展、释放绿色新动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历次技术发展史上,各国邮政系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新的交通技术抑或通讯技术,邮政系统都是应用和普及的温床。
究其原因,邮政系统拥有巨大规模,又担负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天然地更包容能带来普遍性效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这些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又会通过普惠的邮政网络,提升整个社会的效能,释放“邮政效应”。在当下,中国邮政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集团业务发展本身的业务需求,也是新时期对邮政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资料来源:
《中国邮政报》创新要素配置 强化技术应用 助力业务转型 以打造邮政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邮政报》中国邮政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系列报道
《中国邮政报》邮政寄递专业完成DeepSeek私有化部署
《中国邮政报》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三论贯彻落实2025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环境报》中国邮政:增“绿”降“碳”,加快发展邮政行业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中邮资管韩广岳:服务新质生产力 与保险资管发展高度契合
《金融界》邮储银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贝果财经》从新质生产力到数字生态银行 邮储银行驭“数”有道
《中国证券报》中邮资管阴秀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增效
张远/文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