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湘见万年”的深意与新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15:24 2

摘要:当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4000年左右的水稻、距今18000年左右的陶釜,也就从文物的角度实证了“湖湘万年”的文明之路。

湘见万年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展览展示平台,让优质文物资源直达你身边!

文物寂静无声,历史振聋发聩。

当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4000年左右的水稻、距今18000年左右的陶釜,也就从文物的角度实证了“湖湘万年”的文明之路。

在这条路上,一粒稻米、一块陶片、一尊青铜、一卷简牍,经过千万年的催化,从普通器物发酵为文物,就如琥珀,将湖湘文明和文化的DNA,封存其中。

▲藏于岳阳市博物馆的爬虫纹铜铙。

这个5月,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与湖南出版集团(红网)联袂的文博巨献——“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系列展览,将陆续走进岳阳市博物馆、岳阳楼博物馆。

这是继2024年“湘见万年”在衡阳首展后,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的第二次特展。

透过古洞庭鱼纹铜罍、爬虫纹铜铙上的刻纹,我们究竟能看见什么?这场文博大戏有何深意与新意?

文物是历史诚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湘见万年”的背后,照见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湖湘。

在人类文明长河中,“距今一万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旧石器时代演变为新石器时代,一个不同以往的史前时代迤逦而来。

湖南一系列的考古发现,清晰地勾勒出这个时代的轨迹:稻作文明出现,农耕时代肇始,人类开始定居、制作陶器,城邦出现。

除了道县玉蟾岩的稻种、陶片,澧阳平原彭头山文化的环壕聚落,洪江高庙、桂阳千家坪遗址以及洞庭湖区的胡家屋场遗址等,都默默记录着“湖湘万年”的剪影,记录着湖湘先民“创世纪”的坚韧。

▲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水稻遗存,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图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

特别是距今七千多年以降,高庙文化与澧阳平原城头山、洞庭湖一带,串成一条稻作文明发展的时间轴。

1979年,澧县城头山发现距今约6300年的“中国最早的城”。某种意义上,城就是从稻田里长出来的。

随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和遗迹被发掘,城头山遗址再现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不仅开启中国史前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也证实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在文物中拜读湖湘,关乎文字与器物后沉淀的历史,关乎人类文明起源、早期城池建立以及阶级、国家产生。它是夏商周的风,秦汉唐宋的雅,元明清的颂,潜藏着岁月力量,也还原不为人知的来路。

这是湖湘文明融入并推进中华文明的实证,不仅属于湖南,更属于中国乃至世界。

▲城头山遗址。

文物是文化的“信使”。“湘见万年”以文物探寻湖湘文化的根脉,映照文化的斑斓与行路。

湖南是全国10个文物大省(市)之一。

如果理出一根完整的湖湘文物轴线,必能窥见湖湘文化的根脉,读懂湖南是怎样“炼”成的。

文物是文化的“信使”。这些“信”,从蛮荒时代的彭头山村落、高庙白陶作坊、城头山城墙寄来,从里耶秦简、马王堆汉墓、走马楼吴简、长沙铜官窑彩瓷、老司城护城河发出,从楚辞歌赋、贾谊故居、定王高台、朱张古渡走来,带着湖湘文化炽热的体温,也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曾经鲜活的人和思想。

无数镇馆之宝,让我们“阅见”先民的智慧、文明的步进。

在益阳,“新石器带槽大石斧”带来4000多年前湘北原始氏族部落的权力痕迹。

在岳阳,“商代鱼纹铜罍”将“洞庭鱼米乡”的江湖地位定格于3000年前的“商”。

▲藏于岳阳市博物馆的商代鱼纹铜罍。

在衡阳,“动物纹提梁卣”佐证春秋时期湘江流域的越人已具备发达的铸铜水平。

在株洲,“原始青瓷瓿”把株洲的“瓷”场上溯到金戈铁马的战国时期。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从玉蟾岩到城头山,从鸡叫城到七星墩,从炎帝陵到舜帝陵,从岳阳楼到岳麓书院,文物复盘湖南从史前文明、远古文明一路而来的步履,让我们仰望遥远的精神原乡,找到藏在我们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之中、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密码。

那些凝固在文物里的证据,澄清“湖南是蛮荒之地”的误读,也突破中原史观先入为主的认知,重构湖湘文化叙事。

湖湘文化何止千年,其实已逾万年。

▲藏于岳阳市博物馆的“愠儿”铜盏。

文物是历史深处的“沧海明珠”。守护并擦亮这颗“明珠”,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新时代使命。

至今,湖南文博系统约有200万件馆藏文物常年被锁在库房,养在深闺人未识。省市博物馆之间,也有待深化长期的合作机制。

如何唤醒沉睡的宝藏,盘活全省博物馆“藏品”与“空间”的存量?需要建立“全省一体,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展览模式。这也是湖南文博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实现“两创”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一个“活”字,为湖南文博发展提供了新解法。

2024年12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南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开展湖湘文博特展巡回展览行动计划合作,培育打造现象级湖湘文博爆款展览,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湖湘文博特展IP矩阵。

这是一个文物和公众的“超级链接”,活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多渠道讲好文物故事,创新文物传播方式。

比如《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等新展即将上线,沉浸式场景+黑科技互动+海量珍宝,带你畅游岳阳的“前世今生”。通过技术复原的场景里,能听得到古代市集的喧闹;在情境化布展中,游客秒变“历史片场”群演。

无论是打造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还是建设数字博物馆;无论是文博IP打造、文旅资源联动,还是红网营建“小程序、APP、时刻客户端、PC端”一体的传播模式,“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系列展览,都将打造“文博+科技”的数实融合展览,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图形技术、人工智能生成等手段,进行创新表达,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触达更广泛受众,打造集成式的综合型文博平台。

▲岳阳市博物馆“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效果图。

这是一次湖湘万年的现实抵达,更是一次中国故事的湖南表达。

当文物的前世今生变成“生动故事”,当“明星”解说员IP用流量成就文博留量,当“我送文物出道”“为观赏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激发全社会文保意识,现代人与文物、与传统的距离就不再遥远。

北宋邵雍“以物观物”的美学观,很符合人与文物的关系。只有超越“以我观物”的局限,才能不带偏见地看待文物,形成健康的文化观、历史观。

读懂文物背后的成败兴衰、荣辱更替,读懂保存在文物中的“另一个世界”,我们便能知所来、明所往,自信而笃定地走在光明里。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一审:王义正

二审:胡江春

三审:肖世锋

湘见万年

来源:岳阳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