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8年5月3日,为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日本侵略者在山东济南对北伐军和济南市民进行突袭和残酷虐杀,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
1928年5月3日,为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日本侵略者在山东济南对北伐军和济南市民进行突袭和残酷虐杀,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
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1928年2月,蒋、桂、冯、阎联合发动了与张作霖争夺东北的战争。1928年4月,蒋介石军队北进。为阻止英、美势力向北发展,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并下达不抵抗命令,大量中国军民遭到屠杀。当国民革命军进占济南时,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日侨,出兵干涉,并于1928年5月3日凶残地杀害了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7名外交人员,进而强占全城,恣意杀戮中国军民6123人,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同时也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美、英等国从他们在华利益出发,也向日本施加压力。1929年2月28日,日本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定,并从济南撤军,济南事件即告结束。
🩸纪念“五三惨案”🩸
背景
济南位处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交会点,加上黄河、小清河水运畅通,在当时是座人口达约三十八万的商业都市。1914年日本从德军手中夺取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后,1918年中日签署《山东问题换文》,日本取得在济南、青岛驻军的权利,胶济铁路由中日合营。
中国人在胶州湾租借地戴着镣铐工作的明信片
1922年中日在美国的调停下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买回胶济铁路,日本归还租借地并从青岛、济南撤军!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控制山东。
张宗昌(1881年2月13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军事将领,奉系要人。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何应钦的第一军)进入南京,也许是出于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外国领事馆和外国人住宅、教会进行了烧杀抢劫,杀死英、美、法、意等国6人。日本领事馆则被劫掠,领事馆官员遭到枪击,在领事馆避难的日侨被打,负责保卫领事馆的荒木龟雄大尉其后引责自杀。这就是所谓的「南京事件」。
英、美派出军舰(在长江上)对南京进行了报复性炮击,炸死众多南京居民,中方死伤共计约2000人。在这个背景下,日本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出兵山东,支持张作霖北洋军阀政权,1927年6月17日日军占领济南。当时日本的出兵得到了欧美列强的赞同,因为欧美人也希望日本出兵「吓一吓」国民党北伐军,希望北伐不至于发展成杀洋人的义和团运动。而英国和美国也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出兵天津。
遭到国际上对南京事件的问责后,蒋介石将其归罪于共产党。国民党北伐军占领南京以后,蒋介石发动政变,开始了反共的「清党」运动,并摆脱亲共的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依靠财阀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清党运动也招来了国民党内部的强烈反对,1927年8月12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实则等待时机。蒋介石下野后于1927年9月28日访问日本,打探日本对中国北伐的态度。当时日本的田中义一首相以私人身份会见了蒋介石,表示反对北伐,希望蒋介石专心致力于中国南方的统一。此后,蒋介石接到请他火速归国复职的电报,于1927年11月18日离开日本归国。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4月7日开始第二次北伐。为了不引起日本对北伐的干涉,蒋介石在出兵前,特地邀请日本记者,宣布北伐的范围将不包括日本的特殊利益「满洲」地区。
1928年中的各方动向
北伐军分为三路,直指亲日的奉系张作霖军。北伐军一路攻占台儿庄、临城、临沂,势如破竹,直逼济南。蒋中正特别知会日本驻上海领事,北伐军将保护战地的外国侨民。
事情经过
1928年4月北伐军逼近济南,北洋军阀军败退。当时济南城中有日本侨民1810人(男981人、女829人),日本以保护日侨为由于4月19日决定再次出兵山东,21日驻天津的3个步兵中队抵达济南,25至27日,日军又连续在青岛登陆,沿胶济铁路运兵济南市,到28日,驻济日军已达3000余人。日军在邻接济南城的济南商埠以纬四路为中心线,划为东西两个警备区,构筑工事,收容日本侨民。
1928年4月25日日本海军开赴济南
1928年4月,第六师团在青岛军用仓库前阅兵
1928年5月,济南城门前的日本士兵
1928年5月1日,北伐军进入济南,早已做好准备的日军四处寻衅。5月2日上午,第一军第二十三团营长阮济民等数人徒手行经纬五路时,被日军堵截后当场全部杀害。
5月2日惨死在纬五路口《济南日报》社附近的国民革命军士兵
3日上午,日军强行解除了北伐军一部七千余人的武装。面对日军的一再挑衅,蒋介石再三地屈辱退让,命令北伐军各部“约束士兵,不准开枪还击”,而且准备“绕道北伐”,这更加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5月3日晨日军发动突袭,驻商埠的国民革命军猝不及防,致使1700人被俘
5月3日晚,日本军队公然破坏外交惯例,冲进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公署,将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8名中国外交人员尽数捆绑毒打。日军用刺刀逼迫外交人员跪下,蔡公时用日语痛斥日军,日军大怒,将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斥日军暴行,日军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般蹂躏。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蔡公时(1881年5月1日—1928年5月3日)
字公时,别号虎痴、公痴、痴公,江西九江人
是日,日军在商埠制造事端,残杀中国军民多达千人。5月4日晨,北伐军在济南城抓获13名走私鸦片的日本毒贩,按照中国法律将他们处死。日本驻济南领事馆武官酒井隆借机给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拍电报,夸大事实,宣称日本无辜侨民被杀害,并将数目扩大了二十多倍。国民党军全部撤出商埠区。日军得寸进尺,继续扩大事态,不断增兵济南。
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济南惨案纪念堂
5月8日,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普利门、麟祥门、柴家巷、迎仙桥一带发起猛烈攻击,守军退守内城。自9日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内城。守军浴血奋战,死伤惨重,11日奉命撤离。
5月11日晨,面对国民革命军撤出济南城后的空城,日军举行入城式
日军占领内城后,抢劫财物,焚毁建筑,强奸妇女,枪杀战俘,屠戮百姓,罪恶令人发指。
原外交部特派员交涉公署,五三惨案蔡公时殉难地
这次“济南惨案”,日寇杀死中国军民六千多人,伤一千七百多人,由于发端于5月3日,故又称“五三惨案”。
日本向济南增兵,于后可见胶济铁路济南站
直到1929年5月,日军才在内外压力下撤离济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血债。
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附近的济南惨案纪念碑
当时蒋介石的机要参谋张群在《我与日本七十年》中认为:“济南事件时,被中国民众杀害的日本人是十二名。他们是秘密出售鸦片的浪人,为当地中国居民所痛恨,故在战乱中被杀害,日本军方之报告借题发挥,加以渲染,为实情之廿三倍。”
荒唐了结
日军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抵制日货的怒潮随即席卷全国。日本神户一名中国男子为报复此事,枪杀7名日本人(一说11人)后自杀。
五三惨案发生后的济南齐鲁大学学生游行队伍
蒋在1928年5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身受之耻,以五三为第一,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此后蒋在日记中坚持每日写上“雪耻”二字。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绕过济南进入北京。15日,南京政府宣布“北伐告成”。
第二年,中日两国政府签订“济南惨案”协定,规定南京政府负责保障日侨生命安全,日军于两个月后全部撤退。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屈服,“五三惨案”竟如此草草了结。
据事后济南惨案外交后援会的初步调查,中国平民于事件中死亡3945人,伤1537人,而后济南惨案被难家属联合会的调查结果为中国平民死亡6,123人,伤1,701人。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