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病分部较为广泛,常见于畜牧业发达地区。
近期监测数据显示,
2025年至今,
桓台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报告病例数较往年同期明显上升,
疫情呈现显著的职业特征,
以牲畜养殖、屠宰加工、
兽医等职业人群为主要风险人群。
当前正值春季牲畜繁殖高峰期,
动物带菌率可能进一步升高,
桓台县疾控中心提醒您
警惕传播风险,
做好科学防护。
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病分部较为广泛,常见于畜牧业发达地区。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病畜的流产物、分泌物(如胎盘、羊水)或污染环境而感染,常见于养殖、屠宰、兽医等职业人群。
•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生奶或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如生奶酪)感染。
•呼吸道传播:吸入病畜排泄物或皮毛加工产生的含菌气溶胶。
典型症状
发热:多呈波浪热型(反复高热与退热交替),可伴夜间盗汗。
关节肌肉疼痛:常见于大关节(如髋、膝、肩),呈游走性钝痛。
其他症状:乏力、肝脾肿大,男性可能出现睾丸炎,女性可能引发流产。
易感人群与流行特征
职业人群(养殖、屠宰、兽医等)感染风险最高,普通人群因食用未熟肉类或生乳制品也可感染。春季牲畜繁殖期及夏季饮食高峰期为发病高峰期。
风险警示与防护建议
1.职业暴露人群加强防护:从事牲畜养殖、屠宰等工作人员需规范穿戴防护装备(口罩、手套、围裙等),作业后彻底消毒。发现牲畜异常流产或死亡,应妥善处理,严禁徒手处理流产物。
2.警惕食源性传播:近期“淄博烧烤”等餐饮消费火热,需确保牛羊肉完全熟透,生鲜奶务必煮沸后饮用,加工处理肉制品时生熟分开。
3.重点人群主动监测与就医:职业人群应建议定期体检,若出现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布病治疗需早期联合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类、利福平),延误易转为慢性,影响劳动能力。
布鲁氏菌病防控需要职业人群、餐饮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共同参与。让我们在品味“淄博烧烤”烟火气的同时,筑牢“不生食、勤防护、早就医”的三道防线。桓台县疾控中心将持续加强疫情监测与健康宣教,与您携手守护健康生活!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