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不能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21:13 1

摘要:网上一直流传着“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的说法,一些人觉得以前吃的西红柿都是大的,这种小番茄是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吃了不安全。

流言

“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不能吃。”

网上一直流传着“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的说法,一些人觉得以前吃的西红柿都是大的,这种小番茄是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吃了不安全。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圣女果(樱桃番茄)并非转基因食品,而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自然品种,与其他传统番茄品种并无太大差异。现代农业通过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对圣女果的口感、颜色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优化改良,整个过程不涉及基因改造技术。此外,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监管,至今并没有批准任何品种的转基因番茄进行商业化种植和进口。

近年来,关于圣女果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许多人担心圣女果的安全性,认为其可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但圣女果并非转基因食品,主要是通过杂交、人工选育的方式培育出来的。

圣女果的学名是樱桃番茄,因为其果形较小,形状像樱桃而得名。从名字“番”可以知道,这是来自国外的食物。

圣女果是番茄的老祖宗

1

起源

圣女果的英文名字是 cherry tomato。看到 tomato 就知道,它其实是一种番茄。

很多人以前没见过圣女果,觉得圣女果是番茄转基因来的。实际上,圣女果不仅不是转基因水果,反而可能是番茄家族的老祖宗。

据研究发现,野生的樱桃番茄最早在南美洲被人们发现,其后在墨西哥地区经过印第安人的驯化,开始了漫长的演化历程。数千年来,樱桃番茄在自然环境的筛选以及人类的精心培育下,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圣女果的形态和品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今常食用的大番茄,也是由樱桃番茄这一基础品种经过不断地改良和培育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樱桃番茄是番茄家族的始祖。

1623 年,瑞士植物学家卡斯帕·鲍欣首次在著作《植物图解》中记载了这种植物,标志着圣女果正式有了科学记录。

1919 年美国人已将圣女果作为常见食材。20 世纪 70 年代,以色列科学家通过培育野生变种,开发出保质期长、适合商业包装的品种。在 80 年代末开始流行,90 年代初销量达到顶峰。此后几十年,更多品种被培育出来,圣女果也越来越受欢迎[1]。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2

我国引入历史

番茄引入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代的《群芳谱×果谱》就以“蕃柿”的名字记载过西红柿。不过,以前番茄都是当做观赏的植物,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才作为蔬菜被大面积种植[4]。

圣女果就更晚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我们从中国台湾引进了“圣女”这个品种的樱桃番茄[2]。由于其独特的小巧外形和良好的品质,逐渐受到大众喜爱,于是人们便将这种小型番茄统称为“圣女果”,这一称呼也随着其种植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的推广而被广泛传播开来。

图源:参考文献[10]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的最大生产国,2022 年生产番茄(包括圣女果)6824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近 37%[3]。

五颜六色的圣女果

是怎么种出来的?

圣女果的品种繁多。这些品种在形状、颜色、口感、个头等方面各有特点。有的品种果实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像花生;颜色则包括红色、黄色、绿色、棕色、橙色等多种。

图源:自己拍的

这些不同颜色、外形的圣女果,主要是通过杂交、人工选育的方式培育出来的。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可以将控制不同颜色的基因组合在一起。2024 年《园艺研究》的文献证实,新型杂交技术可精准调控圣女果的色素合成路径,无需转基因介入。

图源:参考资料[2]

市面上大家看到的各个品种,基本都是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品种间杂交后获得的,或者是通过人工长期定向选择而培育的。比如 A 的番茄红素高,B 的口感好,两种杂交,就有可能获得番茄红素高且口感好的 C 品种。

真的有转基因番茄吗?

真有转基因番茄。1994 年,美国推出全球首个转基因番茄“Flavr Savr”,通过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延缓成熟,可以更好的保存。但因为口感下降和成本过高,民众接受度低,最终于 2002 年退市[7]。

后来,虽然在转基因番茄的研究方面仍有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市场接受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至今尚未有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番茄品种问世。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答案?

圣女果早在上世纪初就是美国人常见的食物,80 年代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而转基因番茄是在 90 年代才问世。所以,圣女果是转基因的谣言不攻自破。

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管理十分严格,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官方信息,截至目前,我国仅批准抗虫棉花和抗病毒番木瓜可以进行商业化种植,但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番茄品种生产和进口。

图源:参考资料[8]

在 2023 年《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里,也将番茄这一栏去除了。

图源:参考资料[9]

事实上转基因的食物很好分辨,因为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如果是转基因食物或者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就需要标注“转基因”相关标识。而且即使是转基因食品,只要是经过国家批准上市销售的,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估,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市面上的番茄品种丰富多样,个头有大有小,颜色有红有黄,形状也各不相同——这些都是自然选育和常规杂交的结果。说到底,它们本质上都是番茄,无需担心。

照“谣”镜

这类谣言惯用偷换概念的手法,将食品的一些自然性状与基因改造强行关联,故意模糊“传统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的界限,把人类作物改良史与现代生物技术混为一谈。在传播过程中,谣言往往披着“科学”外衣,制造食品安全恐慌。这类谣言不仅歪曲了人类农业改良史的真实脉络,更误导了公众对生物技术的正确认知。


参考文献

[1]WIKIPEDIA.cherry tomato.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rry_tomato

[2]康建坂,李永平,朱海生.樱桃番茄新品种圣亚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 2010(06):716-718.DOI:10.3969/j.issn.1008-0384.2010.06.012.

[3]WIKIPEDIA.List of countries by tomato produc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tomato_production

[4]上海植物园.薰风昼长话番茄.https://www.shbg.org/sites/zhiwuyuan/InfoContent.aspx?ctgId=3c25f682-3f21-4cb3-994b-ab79489bacae&infoId=e000a3c3-40ff-4fd5-819c-308d129523cc

[5]科普中国.“天选减肥果”竟是它!低卡高纤还美味,多吃不怕胖

[6]Arrones A, Antar O, Pereira-Dias L, Solana A, Ferrante P, Aprea G, Plazas M, Prohens J, Díez MJ, Giuliano G, Gramazio P, Vilanova S. A novel tomato interspecific (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 and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MAGIC population facilitates trait association and candidate gene discovery in untapped exotic germplasm. Hortic Res. 2024 Jun 3;11(7):uhae154. doi: 10.1093/hr/uhae154. PMID: 39005998; PMCID: PMC11246243.

[7]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Division on Earth and Life Studies; Board on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Committee o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Past Experie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6 May 17. 3,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Through 2015.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2454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2302/t20230217_6420890.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10]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纯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杨来胜 兰州农科院 研究员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策划丨王梦如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来源:科学辟谣

相关推荐